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9)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6)
历史名人
(3)
按年份分组
2001
(1)
1997
(4)
1996
(1)
1995
(2)
1994
(1)
按来源分组
文史杂志
(2)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
新闻出版交流
(1)
收藏
(1)
中国经济史研究
(1)
盐业史研究
(1)
中华文化论坛
(1)
相关搜索词
北道
任乃强
廪君
巴蜀地区
南北朝时期
发现
唐玄宗
乐史
首页
>
根据【关键词:《华阳国志》】搜索到相关结果
9
条
道支线考
作者:
冯汉镛
来源: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华阳国志》
《三国志注》
云南
诸葛亮南征
北道
《太平寰宇记》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
《方舆胜览》
马湖
路线
描述:
道支线考冯汉镛小引自秦常安页“略通五尺道”后,四川宜宾就粗具成为西南一条国际通道的规模。其后张骞在西域见到的“蜀布”,有可能就是从这条路线辗转流出国门的。而“艹立句酱流味于番禺之乡”,又引起了唐蒙“发巴蜀卒治道,自道直指江。”欲循水路以通两广...
道支线考
作者:
冯汉镛
来源: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华阳国志》
《三国志注》
云南
诸葛亮南征
北道
《太平寰宇记》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
《方舆胜览》
马湖
路线
描述:
道支线考冯汉镛小引自秦常安页“略通五尺道”后,四川宜宾就粗具成为西南一条国际通道的规模。其后张骞在西域见到的“蜀布”,有可能就是从这条路线辗转流出国门的。而“艹立句酱流味于番禺之乡”,又引起了唐蒙“发巴蜀卒治道,自道直指江。”欲循水路以通两广...
《华阳国志》所载“玉女”的发现
作者:
易安平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华阳国志》
都江堰地区
《太平寰宇记》
《益州记》
任乃强
李冰石像
《文选》
自然景观
非人力
文史工作
描述:
“玉女”或“玉女房”,历来却缺少解释。《太平寰宇记》卷七十三“导江县”条,引李膺《益州记》云:“其房凿山为穴,深数十丈,中有庙庑堂室,屈曲似若神功,非人力矣。”当代著名史学家任乃强先生据此认为:玉女房“其地
说蜒-兼论廪君的族属
作者:
蒙默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廪君
土家族
土家语
少数民族
《太平寰宇记》
侗族
南北朝时期
藏缅语族
长沙郡
《华阳国志》
描述:
说蜒-兼论廪君的族属蒙默在汉唐时期,居住在我国长江中游的川、鄂、湘、黔地区有一支被称为"蜒"的少数民族、字又或作"诞"、"、"蛋"、""(以下统一用蜒)。由于文献上缺乏系统的记载,因而它的分布、族属都难明晓。但这又是研究古代巴蜀民族时必然涉及的问题,...
临邛火井考
作者:
鲁子健
来源:
盐业史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火井
《华阳国志》
《蜀王本纪》
《四川通志》
巴蜀地区
《太平寰宇记》
《太平御览》
天然气
李吉甫
地理志
描述:
古临邛火井是史学界长期探索而韵味无穷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迄今已取得了不少积极成果。为抛砖引玉,畅所欲言,本文拟就《华阳国志》记载所谓"井有二水"的释疑和火井深度、地理位置及历史演变等问题试作探索。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盐产地
作者:
吉成名
来源:
中国经济史研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北朝时期
《华阳国志》
《水经注》
《魏书》
《北史》
魏晋
《南齐书》
《三国志》
海盐生产
《太平寰宇记》
描述:
述某一个或某几个朝代的史事,对盐产地偶尔有所涉及,都没有专门、系统的记载。要全面了解这一时期的盐产地情况必须将这些资料综合利用起来。
说锡壶
作者:
周继烈
来源:
收藏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锡
《颜氏家训》
《华阳国志》
《天工开物》
安阳殷墟
战国时期
《周礼》
《汉书》
青铜器
发现
描述:
锡的论述。
从荼到茶
作者:
梁白泉
来源:
新闻出版交流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茶经》
唐玄宗
《周礼》
《说文解字》
《华阳国志》
吴觉农
农业专科学校
木本植物
春秋战国时代
野生茶树
描述:
从荼到茶■梁白泉一般实物的名实发展,都表现为从笼统到细致区别的路线。由于区域的广阔,东西南北四野,也各有自己的称谓,要统一起来,非靠经济、文化发展到相当成熟的程度,特别是政权的力量来加以规范不可。那些特殊重要的事物,才在古代文献中,逐渐记录流传下来。...
三台有“郪王国”吗?
作者:
左启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华阳国志》
《读史方舆纪要》
三台县
王城
春秋后期
《太平寰宇记》
三台古城
顾祖禹
王国
乐史
描述:
三台县春秋时为郪王国土地”;“春秋后期,郪王国为蜀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