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
地方文献
(5)
按年份分组
2008
(1)
2003
(2)
2002
(1)
2001
(1)
2000
(1)
1997
(2)
1996
(2)
1994
(3)
1991
(1)
按来源分组
文艺评论
(1)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1)
汉字文化
(1)
了望
(1)
出版史料
(1)
当代电大
(1)
湖南档案
(1)
中国京剧
(1)
内蒙古电大学刊
(1)
相关搜索词
思想内容
卖花女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封建礼教
《金瓶梅》
睁着眼睛
大徐注
女权运动
《红楼梦》
吴与弼
古代文学
佛教文化
大意是说
首页
>
根据【关键词:《儒林外史》】搜索到相关结果
14
条
元明清文学学习提要(三)
作者:
张简
来源:
内蒙古电大学刊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明清文学
《聊斋志异》
《西游记》
《儒林外史》
《牡丹亭》
贾宝玉
杜丽娘
思想内容
艺术成就
李香君
描述:
发展直到失败的全过程,并展示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
剧名翻译杂谈
作者:
王文炯
来源:
中国京剧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卖花女
毛泽东
《儒林外史》
京剧
鸳鸯蝴蝶派
《牡丹亭》
《李尔王》
《长生殿》
《魂断蓝桥》
《哈姆雷特》
描述:
剧名翻译杂谈王文炯一出戏,叫什么名字,并没有规矩,许多传世名剧,取名极为普通:《牡丹亭》、《长生殿》、《李尔王》、《奥赛罗》、《娜拉》、《俄狄浦斯》。也有深意在焉的:1912年英国上演的萧伯纳一出戏,讲男主角把他原先厌恶的一个卖花女塑造成可冒充名门闺...
中国文化千年回顾
作者:
刘晓林
来源:
湖南档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文化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三国演义》
《西游记》
《水浒传》
《牡丹亭》
现实主义
《西厢记》
描述:
中国文化千年回顾
元明清文学复习重点
作者:
严冰
来源:
当代电大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明清文学
贾宝玉
封建礼教
艺术成就
结合作品
杜丽娘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人物形象
《牡丹亭》
描述:
元明清文学复习重点
茅盾为青年作家开书单
作者:
暂无
来源:
出版史料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年作家
茅盾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三国演义》
《金瓶梅》
《红楼梦》
《牡丹亭》
描述:
1962年,著名作家茅盾一次曾向青年作家指出,如果要当一位优秀作家,一定要认真读我国文学名著。因此茅盾亲自开出书单:《离骚》《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牡丹亭》《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红楼梦》《金瓶梅》。(辑)茅盾为青年作家开书单
毕竟东流去
作者:
王春瑜
来源:
了望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安全措施
《儒林外史》
王安石
形势分析
张居正改革
北宋末年
杨志
政治家
洪武时期
睁着眼睛
描述:
毕竟东流去●王春瑜如何看形势?历来因人而异。譬如北宋末年,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交织,社会秩序动荡,盗贼蜂起。《水浒》中的好汉之一(此时尚未上梁山泊入伙)杨志,就曾经实事求是地对北京大名府梁中书说过:“……今岁途中盗贼又多……经过的是:紫金山、二龙山、桃...
河北定县方言词语札记
作者:
宋均芬
来源:
汉字文化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方言词语
《醒世姻缘传》
《儒林外史》
定县
《广韵》
大徐注
大徐本
阳声韵
阴声韵
汤显祖
描述:
京师人谓日跌为晌午 。”可知“ ”本义为“走”,引申指太阳偏西。后蜀欧阳炯《南乡子》词:“铺葵席,豆蔻花间 晚日。”《儒林外史》第二六回:“看着太太两只脚足足裹了有三顿饭时才裹完了,又慢慢梳头、洗脸、穿衣服,直弄到日头西才清白。”清钱泳《履园丛话·景贤·书周孝子事》:“次日复往寻觅,日将 ,仍不可得。”” 引申亦指星斗西移。明汤显祖《南柯记·闺警》:“军妻姥姥,这些老婆,军余舍舍,这些小哥,斗儿东唱到参儿。”“ ”今音为suo,定县读cuo,正保存了古音之一。椎 定县读为dei,动词。指以圆形重物投击。北京话读为zhuai,可能是由zhui音转而成。如:“拿土坷垃~人。”《汉语大辞典》收释。此义古已有之。《说文·木部》大徐本123页:“椎,击也。齐谓之终葵。从木准声。”大徐注为“直追切”。段注补为“所以击也。”徐锴《...
试论烈女制的成因
作者:
冯敏飞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权运动
封建统治者
中国封建社会
《儒林外史》
历史时期
马克思恩格斯
王安石变法
封建制度
马克思主义
《大清一统志》
描述:
试论烈女制的成因
《古代“死”的别名》补遗
作者:
吕友仁
冯好杰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红楼梦》
《左传》
陶渊明
礼记·檀弓
《文选》
王安石
《儒林外史》
《仪礼·丧服》
战国策
描述:
《古代“死”的别名》补遗吕友仁,冯好杰王力先生《汉语史稿》在谈及委婉语(cuphemism)时说:“‘死’的别名为最多。”我们相信这话不错。但究竟有多少,恐怕一时还难以作出准确回答。清人梁章钜首先注意到这个问题,他在《浪迹丛炎》卷九《人死别称》条列举...
青山正补墙头缺
作者:
李庆西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史》
《儒林外史》
《虬髯客传》
正补
邹元标
“气”
君臣关系
吴与弼
《万历野获编》
申时行
描述:
青山正补墙头缺李庆西“酒色财气”述略古人以嗜酒、好色、贪财、尚气为四戒。后汉杨秉自谓,平生有三不惑,即指“酒、色、财”三者。四戒之说大约最初是从这里来的,至于何时添出“气”之一者,尚未能详徵。有人认为,以酒色财气连举,始于宋金时期。金代道人王(重阳子...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