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8)
按年份分组
2013
(3)
2012
(1)
2011
(3)
2010
(2)
2007
(3)
2006
(4)
2005
(1)
2004
(1)
按来源分组
语文教学之友
(4)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1)
少年时代(下半月.供低年级阅读)
(1)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1)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1)
小作家选刊.作文考王(中学)
(1)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1)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
(1)
语文建设
(1)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1)
相关搜索词
《伤仲永》
后天教育
天才观
人物评价
初中
北宋诗人
可持续发展
名篇
好奇
初中生
变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唯物主义
首页
>
根据【关键词:《伤仲永》】搜索到相关结果
18
条
《伤仲永》背后的故事
作者:
何祥星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仲永》
故事
语文课本
家长教育
王安石
名篇
初中
老师
描述:
王安石的《伤仲永》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名篇。其故事也成为老师、家长教育孩子的经典事例。可是如果我们能不被王安石滴水不漏的叙述与论证所震慑的话,那么我们便会发现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
不要放弃努力
作者:
陈秋燕
来源:
少年时代(下半月.供低年级阅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放弃
《伤仲永》
王安石
小朋友
父亲
孩子
好奇
哭
描述:
今天我给小朋友们讲的故事是王安石的《伤仲永》。 在北宋时的江西金溪,有个小孩叫方仲永,他家世世代代都是耕种农田的农民。方仲永在5岁时的一天,忽然哭闹着要纸笔,他父亲觉得好奇怪呀:这孩子以前从来就没有见过纸笔,怎么突然会要这些东西呢?但父亲向邻居借来了纸笔给了仲永。
可观,一种不可预设的美丽
作者:
陈英玮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预设
考场作文
《伤仲永》
王安石
初中生
习作
文章
文理
描述:
、程式化、无厘头……的文章。 究其因不是学生的生活素材少,没有什么可写,而是有很多材料,看了很多书不知道拿起来用;不是语言贫乏,没个性,而是很想有表达,却无法清楚畅达地说出心里的话;不是学生冷漠无情,没有真心实意的感受,而是众多的禁区过高的要求限制了写作的自由,成就了“一凑、二抄、三编”的气候。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了尝试:重视文本,有效地利用文本资源,在课堂上多练笔,以创造出“可观”(即值得一看)的文章,收获不可预设的美丽。 一.把握“触发”,检索信息,发现素材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觉得与平日所谈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得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这是夏丏尊和叶圣陶合著的作品《文心》中的一段话。
王安石与王雾:推进“变法”的父子兵
作者:
晏建怀
来源:
文史天地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父子
变法
《岳阳楼记》
庆历新政
改革失败
《伤仲永》
忧国忧民
描述:
边境出现暂时的和平局面;这一年,“庆历新政”失败,范仲淹被贬职邓州(今河南邓州市),并在此写下名篇《岳阳楼记》,抒发改革失败的愤懑心情;
《伤伸永》教学中的成长教育渗入
作者:
钱海波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成长教育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教学
《伤仲永》
七年级下册
实验教科书
个人成长
王安石
描述: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成长纪事”第五课选录了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见闻录《伤仲永》。文章借事说理,通过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这一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理。一个天资聪颖的神童,为何竟沦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庸人”?
言行不一的王安石
作者:
肖明舒
来源:
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下旬)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言行
《伤仲永》
孩子成长
先天素质
名篇
文章
教育
描述:
很多人读过他写的名篇《伤仲永》,文章告诫人们:孩子成长,先天素质固然重要,但能否成才,关键还要看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指导别人头头是道的王安石,轮到自己教子时,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溺爱儿子的父亲。
让孩子快乐地成长
作者:
仝雪平
来源: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上旬)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成长
快乐
孩子
《伤仲永》
家庭教育
政治家
王安石
文学家
描述: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曾经写过~篇随笔——《伤仲永》,想必大家都读过吧。文中作者深为神童方仲永的天资聪颖而赞叹,也为他最终“泯然众人矣”而扼腕叹息,作者认为仲永之所以天资尽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那鼠目寸光、贪图求利的父亲“不使学”。换句话说,就是家庭教育的不足。
对王安石《伤仲永》一文的质疑与阐释
作者:
魏国权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仲永》
王安石
阐释
唯物主义
后天教育
语文课本
政治家
思想家
文学家
思想观
中学
语文教学
描述:
对王安石《伤仲永》一文的质疑与阐释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