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影》版本研究
-
作者:袁庆述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影》 周亮工 明代 版本研究
-
描述:六年将此书付梓金陵;康熙十年,有感而自毁其版;此书印数不多,数十年后,世间已少见流传,其子周在延四处搜访旧本,于雍正二年得人资助重刻,大概于雍正三年刻成,此书始得重新流行于世。
-
明代巾、簪之琐论
-
作者:陆锡兴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虢国夫人游春图》 明代 《书影》 唐代 周亮工 洪武 元代
-
描述:用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不能视为一物。至于古折簪子、古折戒子和万字巾是常见之物,以致以前很少有人花功夫去研究。
-
贪官和小偷
-
作者:刘润为 来源:领导文萃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吏部 贪官 《书影》 周亮工 庸才 知县 古人 送上门 小故事 具体情况
-
描述:清人周亮工在其笔记《书影》中讲了两个吏部被盗的故事。一个吏部住在城外。去偷他的贼人大概是个庸才,因为他只是像偷一般人家那样去偷朝廷重臣。入夜潜
-
《四书评》不是李贽著作的考证
-
作者:崔文印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贽 书评 混乱现象 李氏 焦竑 真书 叶昼 周亮工 《书影》 《水浒传》
-
描述: 李贽的著作,由于他死后“书益传,名益重”(汪本钶:《续刻李氏焚书序》),“假托者众”(焦竑:《李氏续焚书序》),因而造成了“真书、赝书并传于天下”(张鼐:《读卓吾老子书述》)的混乱现象。这给今天我们研究李贽
-
释“击壤”
-
作者:王雪樵 来源:运城高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B线 游戏 邯郸淳 晋南 《艺经》 夹砖 击鞠 前跳 周亮工 《书影》
-
描述:》列于卷首,视为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最古的一首诗。 那么,“击壤”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壤”又是一种什么东西呢? 汉·刘熙《释名》只是笼统的说,击壤是“古老之戏也”。最先把这个问题讲清的则是邯郸淳。《太平御览》七五五卷引述魏·邯郸淳《艺经》曰:“壤,以木为之,前广后锐,长尺四(?),阔三寸,其形如履。将戏,先侧一壤于地,遥于三四十步以手中壤敲之,中者为上。”看来这种游戏的主要特征是:
-
李梦阳《秋望》“汉宫”考及其它——兼与裴效维同志商榷
-
作者:曾良 来源: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梦阳 野马 灵武 朔方 周亮工 《书影》 云霄 《文选》注 诗必盛唐 灵州
-
描述:卷.其中收诗二千二百多首.但被后七子领袖王世贞(1528—1590)评为“雄浑流丽”的七言律诗《秋望》,却不被诗人自己选入集中.①据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空同集》六十六卷载纪昀等在乾隆四十三年三月为序:
-
官家被盗以后……
-
作者:刘润为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吏部 官家 刘润为 贪污受贿罪 《书影》 作者工作单位 字分割 人财两空 周亮工 抓住机遇
-
描述:官家被盗以后……□刘润为清人周亮工在其笔记《书影》中讲了两个吏部被盗的故事。一个吏部住在城外。去偷他的贼人大概是个庸才,因为他只是像偷一般人家那样去偷朝廷重臣。入夜潜入宅中,四处踅摸,因为户扃甚严,只偷得一只鸡去。吏部大人被盗,知府、知县们自然不敢怠...
-
《赖古堂集》书后(上)
-
作者:王迈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夷大炮 周亮工 生员 士大夫 评价历史人物 燕赵之风 十二月 潍县 《书影》 明末清初
-
描述:周亮工(1612—1672)明末清初篆刻鉴别家.明崇祯进士,授监察御史.仕清后在福建曾镇压抗清军,著有《印人传》、《赖古堂集》等.王迈教授的这篇文章提供了不少有关周亮工早年鲜为人知的史料,这对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周亮工将有所裨益.
-
周亮工与王荪
-
作者:王宪明 来源:中州今古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亮工 《书影》 潍县 明遗民 钱谦益 《围城》 明清之际 历代妇女 竹枝词 龚鼎孳
-
描述:周亮工与王荪
-
《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提要例释》绪论
-
作者:张传峰 来源:湖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库本 《四库全书总目》 文渊阁 史部 《四库全书》 例释 《书影》 周亮工 文津阁 文溯阁
-
描述:丛书体裁表示出的当时中国人的知识世界。”《四库全书》如同汪洋浩瀚的中国文化海洋,把18世纪以前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哲学、文学、艺术、风俗、天文、历法、数学、农业、医药各个方面的知识融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百科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