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2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9)
按年份分组
2013
(3)
2012
(2)
2011
(4)
2010
(5)
2009
(6)
2008
(2)
2007
(3)
2006
(4)
按来源分组
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
(1)
满分阅读(高中版)
(1)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1)
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
(1)
创新作文
(1)
吉林教育
(1)
中学文科(高中)
(1)
小学时代:妙笔
(1)
陕西教育
(1)
中国火炬
(1)
相关搜索词
“绿”
古人
古诗词
妙用
创新
名句
吴中士人
古代诗文
作文
王安石
古诗
《泊船瓜州》
同学
传神
动词
人教版
古典诗词
北师大版
名家
反复
事半功倍
“过”
《泊船瓜洲》
首页
>
根据【关键词:“绿”】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绿色,生命的旋律
作者:
史荣
来源:
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旋律
生命
“绿”
第十册
王安石
名句
描述:
诗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余韵还未散尽,春光已来染绿我们的双脚。翻开第十册第1课,课题中一个“绿”字已让人满眼春色。正如王安石的千古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一样,这个“绿”字又有何词能够替换?只此一字,便能激起读者的兴趣。
色彩斑斓的画卷
作者:
陈酩
来源:
大阅读:中学生综合文摘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色彩
画卷
《泊船瓜洲》
王安石
“绿”
诗人
画家
古诗
描述:
读古诗的时候,发现有些诗人不仅仅是诗人,更是一个画家,因为他们对于色彩的感悟常常毫不逊色于专业的画家 王安石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由“绿”生出的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却是为了反衬“明月何时照我还”中作者思念家乡的情绪。
巧评妙改,事半功倍
作者:
陈姝丽
来源:
现代校长与管理艺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事半功倍
新课程标准
学生习作
“推敲”
“绿”
王安石
学习
批改
描述:
在认真学习理解新课程标准后,我决定用新的方法批改评价学生习作。教学前,我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准备好如“文章不厌百回改”的俗话,贾岛“僧敲月下门”的“推敲”取舍,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选定,唐锼“作家要铸炼语言”的名言等。还准备了修改作文的方法步骤,
品出"绿"字的无限生机
作者:
邵迪青
来源: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品德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泊船瓜洲》
学生体会
“绿”
五年级
人教版
王安石
教师
炼字
描述: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一诗中的“绿”字,作为炼字的典范,历来被后人称道。许多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绿”字之妙时,往往通过想象加以体会。有位教师虽与其他大多数教师的教法大同小异,但还是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小论古典诗词的色彩美--诗歌鉴赏新视野
作者:
汝伟斌
来源:
学周刊:A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色彩美
诗歌鉴赏
古典诗词
“绿”
表达效果
江南春
王安石
色彩感
描述:
王安石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起初诗人把它同“到、过、人、满”等词作过比较,经过反复推敲才定为“绿”。原因就在于“绿”是反映色彩的,具有色彩美,能使读者产生联想,在读者心中唤起一片江南春色,意味无穷。其他几个词语无色彩感,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