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
按年份分组
2005(1)
2001(1)
1999(1)
1998(1)
1997(1)
1995(1)
1994(1)
按来源分组
中国科学教育(1)
文学遗产(1)
中国社会科学(1)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
名作欣赏(1)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岭南文史(1)
关于“贫而乐道”
作者:毛庆耆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论语》  “乐”  孔子思想体系  乐道  《汉书·艺文志》  西安碑林  富而好礼  “好”  《鲁论》  物质环境 
描述:关于“贫而乐道”
危素学术思想探析
作者:胡青 桑志军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术思想  陆九渊  吴澄  探析  陆学  四库全书  “乐”  朱子学  分斋教学  朱熹 
描述:一危素(公元1303—1372年),字太朴,号云林,金溪人。他的一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元中后期。他少通《五经》,明初大儒宋濂说他“年十五即通《五经》大旨,据座为人师。①”至正元年(1341年)为经筵检讨,修宋、辽、金三史及注《尔雅》。官至参知...
《醒心亭记》赏析
作者:黄毓任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醉翁亭记》  审美感知  “乐”  曾巩  审美心理距离  民本思想  人格理想  “与民同乐”  唐宋八大家 
描述:欧阳修有《醉翁亭记》名世,令人百读不厌;曾巩则有《醒心亭记》与之相得益彰,同样是不同凡响的佳构。 “醒心亭”何以“醒心”?首先在于其独特的悦人耳目的审美感知价值。放情游乐,“必即丰乐以饮”,酣醉劳顿,“则必即醒心而望”。丰乐、醒心二亭相距仅近百步,“游”、“饮”也好,“望”也罢,给予人的都
课文助学卡
作者:暂无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方法技巧  重点难点  基础知识  说明文  王安石  政治主张  褒禅山  “乐”  《石钟山记》  表达效果 
描述:课文助学卡
诗可以乐:北宋诗文革新中“乐”主题的发展
作者:程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北宋诗文革新  “乐”  王安石  范仲淹  苏轼  传统文士  梅尧臣  社会责任  “半山体” 
描述:的表现形态。作者指出,北宋诗文革新中“乐”主题的发展,打破了传统文学以“悲哀为主”的格局,使其获得了与“悲”主题平分秋色的地位,从而带来了文学史上“和平之音”与“穷愁之言”的异调同工。
博士新人谱
作者:暂无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诗文革新  欧阳修  中国古代文学  文化实践  文人群体  发展格局  南京师范大学  王安石  “乐”  西昆体 
描述:博士新人谱
“礼”“乐”闲话
作者:杨会青  来源:中国科学教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诗经》  礼仪  音乐  鼓乐  “乐”  “礼”  闲话 
描述:本文阐述了我国“礼”“乐”的历史文化,论述了“礼”“乐”的意义及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一、《周礼》中的“礼”“乐”;二、《诗经》中的“礼”“乐”;三、平民的“礼”“乐”;四、流失的“礼”“乐”。[著者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