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聊斋志异》创作题材的三个源头
-
作者:朱振武 来源:蒲松龄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 《聊斋志异》 “三言” 市人小说 文言小说 “二拍” 创作题材 《牡丹亭》 民间故事
-
描述:,人们作过很多研究,下面一种观点似乎最值得注意:《聊斋》创作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是作者“熔雅文学与俗文学于一炉”,蒲松龄的小说不仅继承和发扬了“文人小说”创作的一些传统,更重要的是从“市人小说”创作中吸取了营养,从而成为全部“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光辉总结”①。《聊斋》创作“雅俗结合”,多方面汲取了文人小说和市人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结晶。如在取材上,蒲松龄不仅继承了文人小说“志怪”、“传奇”的传统题材,并有所拓展,而且对市人小说里一些新的题材内容加以吸收,还把一些民间文学的题材内容也揉进他的小说,这就极大地增加了《聊斋》的容量,并呈现出审美趣味的多层面性。“人们的艺术偏好也可以按照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一致概念加以解释。按照这一概念,人们倾向于喜欢那些似乎与她们的思想感情和态度一致的作品。”②由于《聊斋》取材的广泛,不同层...
-
“三言”妇女描写之我见
-
作者:王引萍 来源: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言” 冯梦龙 女性形象 妇女观 父母之命 封建社会 汤显祖 男子 矛盾心态 女子
-
描述:认与否定妇女自身价值”等方面分析和评价“三言”对女性形象的描写。“三言”一百二十篇中,有具体姓名的妇女有200多人。这些女性,有些浓墨重彩,有些着墨不多,但大多轮廓分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对这些女性的描写如何评价。关系到编著者的妇女观问题。有的人认为,冯梦龙具有巾帼胜过须眉的进步观点,塑造了一群才智胆识过人的妇女艺术形象;有人则认为,冯梦龙的妇女观还局限在传统的妇女观之中,“三言”的不少篇目大力宣扬“从一而终”的贞节观。这些看法似乎都失之片面,没有从整体上把握小说对妇女的描写。如果我们仔细考察“三言”以及编著者所处的时代和他们的思想,就会发现“三言”对妇女描写的矛盾心态,和宋元到晚明这段历史长河中妇女观念发展变化的轨迹。一、对女性守节与失节的态度中国传统的妇女观主张女性守身如玉.从一而终,视贞节甚于生命,冯梦龙一方面...
-
“三言”“二拍”本事资料拾遗
-
作者:张克哲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言” “二拍” 《泊宅编》 王安石 拟话本小说 中华书局 《宣和遗事》 《醒世恒言》 故事来源 讹言
-
描述:诸君。 1、宋人方勺《泊宅编》三卷本卷中言王安石父子死后带铁枷事甚详,其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