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视甚高谁也看不上,执拗得不近人情王安石性格缺陷造成人生悲剧
-
作者:暂无 来源:新商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说起王安石,凡是上过中学的没有不知道的。语文课学过他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用法之巧妙,自古以来被人广为称道。历史课也会提到王安石,讲的是他的变法改革。咱中国历史上,变法不少,但哪次也没有王安石变法惹起的争议多,除了现在的课本称赞他,过去的史家没人喜欢他,不但
-
性格古怪的王安石
-
作者:暂无 来源:天津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史上不乏名人,可是北宋名人却是扎堆的出,真是怪事。公元1054年,包拯任群牧司使,当时司马光和王安石同为其手下的判官。一日,群牧司内牡丹花盛开,包黑子来了雅兴,置酒邀司马光、王安石二人赏花。包拯举酒相劝,司马光平素不喜欢饮酒,但碍于长官的面子,也就随量喝一点。可是不管包拯怎么劝,王安石就是不举杯
-
牡丹亭魅力引出的悲剧
-
作者:暂无 来源:保定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数千年来,中国少女之情感,总是郁秘而不宣,若士(汤显祖号)却大胆的把她们的情意抒写出来了,这大约是《牡丹亭》特别为少女喜爱之一端吧!”这是郑振铎先生对《牡丹亭》的赞语。
又有明代戏曲家吕天成在《曲品》中的好评:“杜丽娘事甚奇,怀春慕失之情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言之
-
王安石悲剧何在
-
作者:马立诚 来源:经济观察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王安石悲剧何在
-
“拗相公”王安石的悲剧
-
作者:暂无 来源:威海晚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木风 北宋王朝由盛而亡,只花了短短100年时间。而那份亡国的罪状书,很久以来,都由王安石一个人背负了。直到近代,对王安石的评价才有了180度的转变。梁启超说他是“三代下惟一完人”,列宁称“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和他的改革,真相到底如何? 最好的士大夫 王安石首先是个文人,一个文章
-
王安石变法为何演变成悲剧
-
作者:暂无 来源:浙江老年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年仅二十岁的神宗皇帝赵顼承嗣大统,英气勃勃,志向非凡。他自幼痛心于皇祖皇宗们对辽和西夏的屈服退让,不满于朝廷、州县的萎靡不振,焦心于国家税收减少、财政紧蹙,有着富国安民、强兵雪耻的强烈愿望。亲政以后,他急于物色能安邦治国的英才,最终将目光锁定在已颇具盛名的王安石身上。
-
王安石的悲剧在于不近人情
-
作者:暂无 来源:新商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文/大江东去
文章那么锦绣,作者合该是个敞亮人,事实恰恰出人意料,美文与品行竟然可以完全脱节,王安石个性霸道,固执己见,同朝为官,非友即敌。
王安石的文学天赋没得说,政治见解也不错,但领导艺术就差得太远了。
皇帝有时也以闲磨牙的方式打听臣子的品行。宋神宗用王安石为相后,很直白地问
-
王安石悲剧何在
-
作者:暂无 来源:文摘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王安石悲剧何在
-
《四郎探母》应是反战的悲剧
-
作者:赵丽华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悲剧命运 心理外化 愁容满面 舞台实践 民族和睦 人物命运 公主 剧中人物 白发苍苍 萧太后
-
描述:《四郎探母》应是反战的悲剧
-
再看“沈凤喜”的悲剧
-
作者:乔宗玉 来源:合肥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沈凤喜”是“鸳鸯蝴蝶派”作家张恨水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完成的小说《啼笑因缘》女主人公。沈凤喜出生在北京南城一户穷苦人家,父亲早丧,与母亲相依为命。别人家的女孩仍上学读书的时候,漂亮的沈凤喜已经到天桥唱京韵大鼓,养家糊口了。偶然的机会,书生樊家树爱上凤喜,两情相悦,家树更出钱让凤喜去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