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10)
图书(50)
报纸(15)
学位论文(1)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47)
地方文献 (19)
地方风物 (5)
宗教集要 (3)
文化溯源 (2)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2(23)
2011(26)
2010(19)
2009(26)
2008(14)
2007(19)
2005(20)
2004(13)
2003(15)
2000(14)
按来源分组
百科知识(4)
文史天地(3)
语文教学之友(2)
文物出版社(2)
食品与健康(1)
中国消防(1)
财会月刊:会计版(1)
学前教育(1)
实用中医药杂志(1)
心理世界(1)
18位文化名人 黄鹤楼上话重阳
作者:暂无 来源:武汉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昨日,我市著名学者、艺术家齐聚黄鹤楼挥毫泼墨,共话重阳佳节。 记者苗剑 通讯员王娟 摄 本报讯(记者陈永权 通讯员王娟)九九话重阳。昨天,来自武汉文化、艺术界的诗人、名家齐聚黄鹤楼,挥毫泼墨,吟诗唱词。 中国史学会副会长、武大历史系教授冯天瑜认为,黄鹤楼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楼,更是东西南北
为汤显祖文化增光添彩
作者:郑水松 施龙有  来源:浙江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汤显祖  遂昌县  文化节  牡丹亭  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化品牌  浙江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文化名人  昆曲 
描述:这个秋天,因为一场文化盛会,遂昌将成为国内外“汤学”研究专家共同瞩目的焦点。$$这个秋天,因为一次汤显祖文化的深层次交流,遂昌将被国内60多家媒体聚焦和关注。$$广邀四海宾朋,共赴文化盛宴。2006年中国遂昌汤显祖文化节暨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9月22日至25日在遂昌隆重召开。金秋9月,因为深厚
看遂昌如何打造汤显祖文化品牌
作者:宋挺赵庆雄  来源:丽水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汤显祖  文化品牌  遂昌县  民间艺术  民间文化  牡丹亭  软实力  昆曲  文化名人  文化节 
描述:“春江水暖”。近年来,遂昌 县正是依据“汤显祖世界文化名人、 《牡丹亭》世界名著、昆曲世界文化 遗产”
汤显祖文化就是最响亮的品牌
作者:宋挺叶名颉郑水松  来源:丽水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遂昌县  历史文化资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民族民间艺术  文化名人  昆曲  保护与开发  万历年间 
描述:一部最古老的《牡丹亭》书价值多少,是可以评估的,但作为昆剧代表剧目的《牡丹亭》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和影响,谁又能评估得出来呢?我市的遂昌是《牡丹亭》诞生地,与《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更为“亲密”。《牡丹亭》与汤显祖是遂昌的骄傲,打造汤显祖文化是历史赋予遂昌人的光荣使命。$$始创于明代万历年间的石练十
汤显祖与沈思孝的文字交:汤显祖佚文拾零
作者:江巨荣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散文  文学研究  中国  古代 
描述:汤显祖与沈思孝的文字交:汤显祖佚文拾零
古代女子阅读《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农村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剧照。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经典一览 □李小多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非情之至也。 四百年前,汤显祖在自己的不朽杰作《牡丹亭》卷首所写下的这句题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为炽
古代商人的信义
作者:暂无 来源:寿光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山东聊城,有一座建于清乾隆八年,也就是1743年的山陕会馆,历时66年才建成,共耗银6万多两。让人惊奇的是,这么大一座会馆,最醒目的16处碑刻中,没有帝王题词,没有文人诗词,只有一笔笔流水账,反映着8次扩建和维修中,财务的“收支两条线”。在支出一栏中,打油打酒的几厘银子都记得清清楚楚,分毫不差。这
一次现代科技与古代文化的碰撞
作者:暂无 来源:處州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11月22日,遂昌县云峰镇中心学校80名《处州晚报》小记者参观了遂昌气象站和汤显祖纪念馆。活动中,孩子们兴趣浓厚,时不时提出自己的疑惑:“老师,这个白白的像盒子一样的东西叫什么,它有什么样点的作用?”“阿姨,这云图,怎么样看才知道天晴和下雨呢?”“老师,这小小的鞋子是古代人穿的吗?”…… 此次活动,
我国古代廉政思想及其启示 何 涛
作者:暂无 来源:吉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和实践者,他们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对古代廉政思想及其实践,批判继承,弃糟取精,综合创新,古为今用,对于我
古代官员的手提电脑刘绍义
作者:暂无 来源:安庆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笏,就是古代官员的手提电脑,又叫笏板、手板、玉板或朝板,一般是由玉、象牙或者竹木制作而成的。古代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也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遗忘。《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