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3)
报纸(76)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2)
地方文献 (41)
宗教集要 (2)
地方风物 (2)
非遗保护 (2)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29)
2013(9)
2012(20)
2011(12)
2010(14)
2009(17)
2008(9)
2007(11)
2006(4)
2004(4)
按来源分组
姑苏晚报(2)
中国盐业(1)
江淮法治(1)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中国石油报(1)
中国青年报(1)
蚌埠医学院报(1)
宁波晚报(1)
河池日报(1)
小主人报(1)
冰淇淋的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姑苏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冰淇淋和昆曲,看似风牛马不相及,如今却被“创意”融合在一起。在朱家角的一座很多人并不熟悉的课植园里,哈根达斯竟和四百多年前的昆曲《牡丹亭》产生了交集。皓月当空,在幽静的园林内一边欣赏"昆曲王子"张军演绎的园林实景昆曲《牡丹亭》,一边品味着哈根达斯创意牡丹月饼冰淇淋,不禁
《牡丹亭》的“百家姓”
作者:暂无 来源:河池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随着近年白先勇先生排演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牡丹亭》这出沉寂四百多年的“旧梦”重又复活在戏曲舞台上。 《牡丹亭》作者是明代汤显祖,汤姓有两支,均出自商代国姓子。成汤灭桀建商,其子孙中有一支就以祖先的谥号为姓氏了。商灭亡后,微子建立宋国,这支商人后裔有以子为姓的,到秦始皇焚书坑儒,这支子姓人疑惧,
《牡丹亭》的小人物
作者:暂无 来源:宁波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许冬林  读《牡丹亭》,难忘那些勤杂工们,觉得他们身上有光芒。作者可敬,写才子佳人和江山破碎亲人别离,也不忘勾画这些小人物们的生活。  花郎,职业是侍弄花园。杜家的花园里草木纷繁,有牡丹、芍药、垂杨、榆树……浇水锄草,可忙可闲。花开后,折下新鲜带露的花儿,送给夫人和小姐,这事不忘了就行。他也偶有
牡丹亭外西厢
作者:暂无 来源:蚌埠医学院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潇潇暮雨落,离人几时采撷?碧澜窗纱外,黄昏夕阳斜。暗销魂,白日消磨,玉影凭空瘦几分,寒水空流!随风一梦,游园惊魂一瞬间,一梦二十年。牡丹亭,雨纷纷。谁是归人谁是客?一些青丝,琼珠滑落奈何桥,念往昔,转向断桥下,待不思量,怎不思量得?幽谷寒涯,一窖愁残,三生梦馀! 牡丹亭,盛开的牡丹——那暗夜中
《牡丹亭》没有芭蕾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青年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五一期间,去看中央芭蕾舞团的《牡丹亭》。散场出来,同去朋友坦言:这戏老外能看懂吗,我都没明白怎么回事。 这应在意料之中。一出芭蕾《牡丹亭》把中国文化目前的状态展现无遗。 首先,当代女演员演不出杜丽娘。 一位不爱戏剧的好友珍藏梅兰芳的《牡丹亭》录像决不外借,称,从白先勇的青春版到今天的芭蕾,女主
《牡丹亭》的中医文化
作者:白素菊  来源:中国石油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经典《牡丹亭》,述说的是距今近400年前一段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是我国戏曲史上的一颗明珠。但这部巨著的诞生,还与中医文化有着一段故事。 据说汤显祖因日夜勤奋写作,用脑过度,经常头痛,便请了当地一位名医叶半仙诊治。叶半仙诊断后,笑曰:“汤先生不必服药,只要常到敝舍的百草园来走走,不
从《红楼梦》看睡眠
作者:刘绍义  来源:健康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大观园里的环境那么好,还有那么多人失眠,可见失眠是一个多么常见的毛病了。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中,史湘云因为有择席之病,换了环境,睡不着;林黛玉因为心血不足常常失眠,再加上那天错过了困头,也睡不着。于是这两人在枕上翻来覆去,失眠了。 我们从上面的叙述看,她两个那天失眠除了有“择席”和“心血不足”
汤显祖:官场的“硬骨头”
作者:暂无 来源:科学导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曾在自己的不朽杰作《牡丹亭》卷首写下一段题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非情之至也。”寥寥数笔,堪称礼教时代对爱情最真切大胆的注解
罗汉灯写春秋
作者:李辉明 何党辉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罗汉灯写春秋
昆曲《牡丹亭》同热演
作者:暂无 来源:吴江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11月2日,在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即将迈入200场之际,该传统经典昆曲在古镇同抢先上演,这也是庆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昆曲为“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10周年、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