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78)
报纸(714)
图书(13)
学位论文(7)
会议论文(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93)
地方文献 (9)
地方风物 (6)
文化溯源 (3)
非遗保护 (3)
才乡教育 (2)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2(153)
2011(181)
2008(88)
2004(50)
2003(23)
2002(24)
1999(32)
1997(29)
1987(21)
1981(4)
按来源分组
芳草(4)
农家顾问(4)
21世纪教育(3)
瞭望(3)
书屋(3)
法律与生活(2)
科海故事博览(1)
山野(1)
金融队伍建设(1)
沈阳出版社(1)
开春到遂昌看“劝农” 感受汤显祖文化节 □
作者:暂无 来源:青年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又是一年芳草绿,劝农春耕正当时。连日来,浙西南的山区小县遂昌县热闹非凡,四百年前的明代乡村农耕情景再次隆重上演,各方游客共赏劝农盛景。 4月9日,2011中国遂昌汤显祖文化节在遂昌县石练镇淤溪村拉开序幕。这场由浙江省文化厅、省农办、省农业厅、省旅游局、中国戏曲学会汤显祖研究分会、中国明
到汤显祖大剧院听戏《洪湖赤卫队》8日唱响抚州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晚报首席记者 游中堂 晚报讯 一部民族歌剧,由同一剧团三次复排,历经50多年久演不衰,一曲“洪湖水呀,浪呀浪打浪……”更是家喻户晓,广为传唱,影响了整整一代人,这就是被誉为“二十世纪华人经典歌剧”的《洪湖赤卫队》。1月8日晚,大型红色经典歌舞剧《洪湖赤卫队》将在汤显祖大剧院上演,该剧将穿透时空
北京青年无处王益民警来帮忙
作者:暂无 来源:铜川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记者姜兴民、通讯员张翔、赵伟报道:“太感谢咱们民警同志了!要不是你们的帮助,我真不知这会儿该怎么办呢?!”这是日前发生在王益区七一路某宾馆的感人一幕。 随着我市生态旅游环境的不断改善,近年来全国各地来铜旅游的游客不断增多,家住北京市崇文区的小王就是其中的一员。日前,小王独自一人来铜游玩,在
王益区:党员干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作者:暂无 来源:铜川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最后一公里问题。 一线民情 4月4日,在王益区王家河街道办冯家河村委会大院,一场由该区主要负责同志带领
“挂职干部”赴基层不应是镀金
作者:暂无 来源:珠江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挂职干部”赴基层不应是镀金
遭“龙吻”老徐春春又回
作者:暂无 来源:德州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遭“龙吻”老徐春春又回
黄鹤
作者:暂无 来源:安庆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黄鹤塘位于潜山县源潭镇境内,处天柱山的东大门,该塘四围山水平分秋色,自然景观丰富。关于黄鹤塘的由来,据传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传清朝年间,潜山知县接到一个妹妹告哥哥的状子。原来,天柱山麓
黄鹤归来”
作者:暂无 来源:楚天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楚天时报讯 约4米高的树根上,雕琢出两只昂首挺立的黄鹤。昨日,这件根雕艺术品《黄鹤归来》在黄石举办建党90周年花木盆景、奇石艺术展览中最引人注目。该作品三人历时2个月合力完成,在香樟树树根上创作出
黄鹤小记
作者:暂无 来源:恩施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李俊谷 那个秋天,大学毕业,蜗居枯等国家分配无果,与学弟明相约赴武汉求职。平生第一次来到这白云黄鹤之地,九省通衢之所,欣然慨然怅然不已。 登临名楼,适逢微雨,百感交集,书生意气,竟然忘却
千古黄鹤
作者:暂无 来源:辽沈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在中国,凡识得几个汉字的人,无不知道唐代崔颢那首题名 《黄鹤楼》的诗。也许全诗记不下来,但打头的这两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总是能挂在嘴边的。 正因为这首写黄鹤楼的诗,实在太家喻户晓、太脍炙人口,结果,反宾为主,主次颠倒,倒不是这首诗,因楼而名,而成了这座楼,因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