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58)
报纸(835)
学位论文(28)
会议论文(17)
图书(1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876)
地方文献 (32)
宗教集要 (16)
红色文化 (7)
才乡教育 (7)
地方风物 (6)
文化溯源 (5)
非遗保护 (2)
按年份分组
2012(104)
2009(119)
2008(91)
2007(58)
2002(24)
2001(26)
1994(30)
1993(24)
1987(18)
1985(17)
按来源分组
其它(49)
宋代文化研究(3)
知识窗(3)
长城(2)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
贵州文史丛刊(1)
语文教学研究(1)
各界(1)
浙江人大(1)
宜宾师专学报(1)
流饭桥头月满林———周亮工与潍县
作者:暂无 来源:潍坊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流饭桥头月满林———周亮工与潍县
“舒同作品真伪”作出终审判决 五幅作品认定非真迹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舒同作品真伪”作出终审判决 五幅作品认定非真迹
借助科技破难——记全国优秀民警淮北相山公安分局祁军
作者:王锦森  来源:安徽法制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淮北市公安局相山分局刑警大队刑事科学技术室主任祁军,自1997年从事刑事科学技术工作以来,多年如一日,扎根基层,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因表现突出, 2008年荣获“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称号, 2009年荣获省公安厅个人二等功, 2010年荣获淮北市三八红旗手称号。前不久,她被评为
相山公安分局认真兑现执法质量奖惩 警察办劣质就得罚
作者:杨健祥 王君 刘波  来源:淮北晨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晨刊讯 (记者 杨健祥 通讯员 王君 刘波)为进一步规范执法工作,提高基层民警执法水平和办案能力,相山公安分局以“规范执法,促进和谐”为主要内容,严格规范了执法奖惩兑现制度。 近日,该分局通报了优秀案件4起,劣质案件5起,对优秀案件的办案人予以通报表扬,并作为年终评先评优依据,对办理劣质案件的责
抓得不明不白,放得糊里糊涂,这与“葫芦”何异 方宏进挑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前大陆央视名嘴、《焦点访谈》等名牌节目的主持人方宏进因涉嫌合同诈骗被捕的消息近日引起舆论关注。而他此前的“斑斑劣迹”也被好事者翻出变成茶余饭后的谈资。 据报道,方宏进被捕原因系利用职务之便向河北的华龙面业有限公司借了120万元人民币,并在规定时间内拒绝还款,个人不知所踪。直到被抓后,才归还了百万元
最高法副院长沈德咏:黄松有违纪绝非偶然
作者:暂无 来源:兰州晨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据《北京晚报》报道,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11日就“最高法原副院长黄松有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受到查处”表示,黄松有是最高法历史上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受到查处的第一个大法官,他的问题绝非偶然。据此,我们在机关内部认真排查、重点整治容易滋生腐败的岗位和环节,要求各级法院结合典型案例开展司法廉洁
最高院公布六起法官违法违纪-黄松有案仍在调查
作者:暂无 来源:鲁中晨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松有案目前中纪委仍在进行调查。 根据调查,最高院立案庭审判长李某,源自某律师为使其代理的执行案件达到
最高院前副院长黄松有被控受贿传与黄光裕有关
作者:暂无 来源:南鄂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广州日报消息经过专案组缜密侦查,最高人民法院前副院长黄松有涉案事实已基本查清,目前审查工作已经进入尾声,如果不出意外,该案有望于2010年3月前进入审判程序。黄松有2008年10月15日因为涉嫌严重违纪开始接受中央纪律委员会审查以来,审查已经超过1年零2个月。 据知情人士透露,案子在2009年10
原最高法副院长黄松有上诉终审判无期 2010-03-
作者:暂无 来源:彭城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综合消息 最高法原副院长黄松有,因贪污、受贿获无期徒刑后,坚决提起上诉。昨天,河北省高院终审落槌,驳回了他的全部上诉意见,对黄松有案维持原判。 黄松有现年53岁,2002年12月升任最高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自2008年10月被中纪委“双规”,黄松有成为新中国司法系统因贪腐落马的最高官员。
同命 黄松有陈少勇均被判无期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侨报讯】 河北廊坊市中级法院19日对最高法院原副院长黄松有作出一审判决,认定黄松有贪污受贿510万元(人民币,下同),犯受贿罪和贪污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新华社报道,江苏南京市中级法院18日对中共福建省委原常委、原秘书长陈少勇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其先后多次索取和收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