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053)
报纸(621)
学位论文(165)
图书(142)
会议论文(3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010)
文化溯源 (2)
地方文献 (2)
按年份分组
2014(359)
2013(425)
2012(482)
2011(484)
2009(430)
2008(373)
2005(246)
1996(218)
1982(76)
1979(36)
按来源分组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4)
观察与思考(4)
商情(3)
中华书局(2)
金融经济(2)
长白学刊(2)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
青年与社会(上)(1)
中国医疗保险(1)
中国农村金融(1)
红双喜与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牛城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中国人逢有结婚吉庆时,爱在门户、窗牖、厅堂和洞房器物上贴上红纸双喜字,反映了人们盼望喜事成双成对到来的心理。 这一习俗与北宋名臣王安石双喜临门的故事有关。 相传王安石二十岁时从老家江西去京师汴梁
王安石与司马光
作者:王魁英  来源:濮阳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接上期)二人施政水火不容,尤其是司马光“元更化”,对北宋后期政局确实产生了深重的影响。仅对此谈点浅见。 一、关于二人用人失误及其危害二人都曾担任宰相,对朝廷用人都发挥过较大作用,产生过重大影响。二人主观上都恪守任人唯贤,目的为了振兴国家,但政见不同,选人标准有别。而且身处社会变革时期,大浪淘沙,
王安石与苏轼
作者:暂无 来源:濮阳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自欧阳修后,王安石与苏轼同属北宋中后期的第二第三代文坛领袖。俩人20年的交往中,有政见不同的尖锐对立,有诗文唱和的切磋交流,有王安石营救苏轼的感人事迹,更有二人尽释前嫌、互相倾心敬慕的千古佳话
赵朴初与王安石
作者:宋宗祧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赵朴初与王安石 宗祧文 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和文学家。他的经济改革思想至今还有借鉴作用。他的诗文也写得很好,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一次他登飞来峰,上到了位于峰巅
王安石何干?
作者:周咏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197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安石何干? 周咏 文化大革命前上海出版的《宋诗一百首》,最近重版了。新版的《宋诗一百首》已删去了旧版王安石的七绝《元日》,即“总把新桃换旧符”那一首。为什么呢?一想,也就明白了。但是鄙意却很
王安石变法
作者:漆侠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196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安石变法 漆侠 王安石变法是北宋统治极端虚弱下的一个产物 它在根本上是同农民的革命暴动相对抗的 王安石变法是北宋地主阶级内部的一个政治改良运动。全部变法过程,从形成到终结,都充满了
王安石与沈括
作者:暂无 来源:太原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一复之间,很值得玩味。 说起王安石与沈括的关系,简单,但也很复杂。简单,比如说岁数上,王安石比沈括大1
王安石的人品问题
作者:暂无 来源:温州商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八历史 毫无疑问,如今的王安石,已经被塑造为一个极为正面的形象,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前在他身后近千年的绝大部分时间中,王安石得到的评价一直不是很高,明朝
王安石的悖论
作者:暂无 来源:新快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安石的悖论 Digest 观点集装 一针见血 计白当黑 谁又愿意当宋神宗?旧体制的强大惯性,会令一切革新方案变味,王安石锐意改革,最终竟搞到民不聊生,就是一个著名的悖论。 从商鞅到王安石
王安石的惊谔
作者:暂无 来源:新民晚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世事难料,虽是常理,但最令人难过的还是好心办坏事儿。常理虽常,毕竟心酸多多。王安石(1021~1086)改革科举制度,便是一则显例。 宋时科举以诗赋取士,致使众多举子年轻有为之时苦熬窗牖,埋头诗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