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从农村娃到临川文化的传播者
作者:陈韧 周岚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一个农家青年,扎根临川文化深厚的土壤,在全国各地文学界云游,每到一处必和当地知名书法家和专家学者交流,博采众长,苦心研习,为我市首位作品入选《全国楹联年鉴》者。 ● 一个农家青年,没有进过
抚州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作者:夏俊 汤民 张邦人  来源:江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文化与经济  临川文化  抚州  同步发展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和抢救  历史的辉煌  研究专著  广场工程  世界文化遗产 
描述:抚州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临川致力打造文化名片
作者:刘力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临川  文化名片  文化事业  新农村建设  资源共享系统  图书信息  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工程  文化广场  抚州市 
描述:临川致力打造文化名片
一部抚州文化历史的再现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临川文化  文化历史  系列丛书  出版座谈会  抚州  研究工作  地方戏剧  文化底蕴  振兴和发展  系统展示 
描述:一部抚州文化历史的再现
为抚州文化经济繁荣献计出力
作者:万德辉 柳萌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文化经济  经济繁荣  家乡  南昌  临川文化  市委  群众团体  经济发展思路  经济文化  各界人士 
描述:为抚州文化经济繁荣献计出力
为什么是牡丹亭(为什么是·寻找文化强国密码)
作者:周飞亚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版式设计 蔡华伟 一台《牡丹亭》,从传统版到青春版,从厅堂版到实景园林版,水袖飞舞间,六百载意蕴不变。 让人抚掌惊叹的,不只是其委婉绮丽的风格,更源自这部昆剧旺盛不竭的生命力。哪怕戏曲江河日下,哪怕娱乐至上潮起,《牡丹亭》依然逆流傲立,执著吟唱“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如此磁石般的吸引
万人齐唱《牡丹亭》能传承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新华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春暖花开,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多起来了,为文化传承搭建了重要平台。不过,这其中的不少文化活动,往往热衷于广场人海战术,追求的是数量庞大、声势浩大,夺人眼球,却与文化本身的特质背道而驰。比如说,浙江遂昌
文化观察-视觉盛宴《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安徽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记者 刘纯友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青春版《牡丹亭》中的这句唱词正是昆曲的写照。昆曲是我国的传统戏曲之一,前些年濒临凋谢,苏州昆剧团演出的青春版《牡丹亭》使之走出低谷。“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明代剧作家汤显祖文采斐然的曲词,又一次萦绕在
一种文化塑造一座城市
作者:邵沉  来源:人民政协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10月15日,民进江西省抚州市工委会同市政协提案委来到市文化局,督办民进界别在市政协二届三次会议提交的提案《关于做好2016年汤显祖品牌打造大文章的建议》,为推动抚州打造汤显祖文化品牌建言
汤显祖与江西戏曲文化生态
作者:暂无 来源:江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汤显祖对中国戏剧的贡献,被人一再提起的是其光耀梨园的“临川四梦”,他创作上的卓越成就,或多或少地遮掩了他的理论和文化光辉。毫无疑问,汤翁的创作,他的戏曲本体论、创作论、功能论和戏曲史观,更有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