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273)
报纸(1271)
图书(40)
学位论文(17)
会议论文(1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546)
地方文献 (35)
才乡教育 (11)
红色文化 (11)
宗教集要 (7)
文化溯源 (2)
非遗保护 (2)
地方风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4(224)
2013(126)
2010(410)
2009(234)
2006(47)
1997(72)
1995(53)
1982(37)
1971(2)
1948(4)
按来源分组
其它(49)
文艺报(31)
文艺理论与批评(19)
博览群书(7)
江南晚报(3)
江淮时报(2)
国史馆馆刊(2)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文化艺术出版社(1)
青少年文学(1)
斌谈“收藏有价值的水墨山水画”
作者:暂无 来源:今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编者按: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成交额达2108亿元,占全球艺术品市场份额的30%,排名世界首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活跃的艺术品市场。为普及和提高我市大众的艺术品投资知识,从本周开始,本报经济新闻部将与我市成熟文化企业合作,推出一系列以艺术品投资为主题的活动及报道,让艺术品投资走进大众,为我市艺术品
勇握手马云 淘宝直销机票
作者:暂无 来源:经理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勇握手马云 淘宝直销机票 2009-11-30 □孙嘉夏 年初东航董事长勇“想跟马云谈合作”的想法终于有了结果。11月24日,东方航空与阿里巴巴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打造国内最大的机票
义:发展成果体现邮政拼搏精神
作者:赵月琴  来源:开封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现任商丘市邮储银行行长的义曾在开封邮政工作8年,他在开封邮政工作的那些年是最为困难的时期。他说,最困难的时候,连工资都发不下来,但是大家不等不靠、团结拼搏,能有现在的成绩实属不易。开封
一首打油诗 得奖大脸盆 □山东潍坊
作者:暂无 来源:老年生活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1965年的“五四”青年节那天下午,营部举办青年诗歌朗诵大赛。组委会要求这诗歌必须自编自诵,内容以歌颂军营火热生活为主。比赛设立一、二、三等奖。最高的一等奖,奖品是一个白色红花的大脸盆。 比赛在滕县军营驻地的大操场进行。赛场周围红旗招展,赛前四个连队的拉歌声一浪高过一浪。当副教导员王元宣布比赛
除夕饺子穿“新衣” □潍坊
作者:暂无 来源:老年生活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我的家在乐陵县最北面的一个小村。抗战时日本鬼子在俺村安了据点。鬼子汉奸似虎狼,家家户户粮被抢、猪羊被鬼子汉奸杀光,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很苦。 1945年的除夕夜,母亲剁好白菜馅,又炸了几根油条切好放进馅中,将两瓢白面和好,包好了过年饺子。看着很长时间没有吃的白面饺子,一家人别提有多高兴了。 谁
亲历周恩来倡导党内称“同志” □潍坊
作者:暂无 来源:老年生活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1969年4月,我荣幸的参加了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亲历了周恩来倡导党的会议上称“同志”的情景。 4月6日上午,京西宾馆九层楼的一会议室里,济南军区代表团正在审议《政治报告》。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没有秘书跟随,也没有他人陪同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在人们面前。这让大家特别振奋,人们站起来热烈鼓掌。周
难忘钱伟长那场精彩讲演 □潍坊
作者:暂无 来源:老年生活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1969年4月的一天上午,我与参加党的“九大”的部分代表走进清华大学,听取了著名学者钱伟长的讲演。 那场报告本来是迟群、谢静宜一伙为推行他们的所谓“六厂一校”经验而策划的。钱老当时还戴着大右派的帽子,是典型的“臭老九”。迟群本想通过钱老讲自己如何接受再教育,来达到贬低丑化知识分子的目的。谁知钱
捉蝉优待“老红军” □潍坊
作者:暂无 来源:老年生活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1960年,乐陵县朱集公社玉亭管区敬老院中住着一位叫赵德的老红军。每逢重大节日,周边村的共青团支部都组织青年来看望这位老前辈,听老人讲革命故事,也为老人做点好事。 这一年的 “八一”建军节
幸福童年儿歌伴山东潍坊
作者:暂无 来源:老年生活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我的童年是在建国初期度过的。那时老百姓分了田,分了房,圈里有了牛和羊,家家户户喜气洋洋。我学的第一首儿歌便是:“共产党,大救星,领导穷人翻了身,从此拔穷根”,“国庆节,开大会,大家欢呼毛主席万岁! ” 记得1950年过大年,村村扭秧歌,户户放鞭炮。热闹的除夕夜,小朋友们打着小红灯笼上街游玩,村里到
黑白电视机搬回家山东潍坊
作者:暂无 来源:老年生活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1976年10月,我党一举粉碎“四人帮”,百姓过好日子有了希望。从此,家庭生活不断出现新变化,家家都有添置“大件”的难忘事。我最难忘的是1978年5月,将一台上海产飞跃牌12英寸黑白电视机搬回家。 那是托在济南工作的一位老战友买的,当时买到“飞跃”这一名牌实属幸运,虽近400元的价格相当于我半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