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王安石故乡今年50人考上北大清华
作者:暂无 来源:温州商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历史上曾经诞生过王安石、汤显祖等名人的江西临川如今再一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当地的两所中学的成绩被媒体称为创造了“高考神话”:在今年的高考中,临川一中和临川二中分别有38名、12名考生被清华大学
王安石哄抬米价的另类智慧
作者:暂无 来源:吴忠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核心提示:王安石不但不抑制米价,反而发出公文,以政府的名义硬性规定:鄞县境内米价每石3000文!后来,宁波的米粮越积越多,渐渐供大于求。商人们已经把米运来,不好再运回去,只好就地降价销售。米价竟然
人文世相:王安石的私生活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岑燮鈞 一個大文人,一旦當了領導,便免不了被人詬病。王安石當的是總理級的大官,又推行了改革,不被文人扎堆的宋朝罵死也難啊——畢竟他是改革事業的總設計師。說到底,改革革的就是既得利益集團的命
非常道 “扒灰”之于苏东坡与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新快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头头是道 COMMENT 苏东坡的《留侯论》里有句话,“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有大智大勇大胸襟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 紫衣飘飘 紫衣和很多人一样,第一次看到“扒灰”这个词,是在《红楼梦》里,焦大乱嚷乱叫说:“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
专家建议南京拍海瑞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扬子晚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海瑞、王安石、“南京条约”……与南京有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故事数不胜数,昨天在“第三届中国(南京)软博会文化创意产业与信息技术发展论坛”上,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城市社会学会副会长、南京文化创意
范仲淹与王安石西子湖畔话改革
作者:暂无 来源:浙江老年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北宋皇佑二年(公元1050年),王安石风尘仆仆地赶到杭州,在风光美丽的西子湖畔,与仰慕已久的范仲淹会面并促膝长谈。时年,范仲淹六十二岁,任杭州知州;而王安石才三十岁,刚卸任县令。王安石年青力壮
王安石与红双“喜喜”
作者:暂无 来源:郑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中国民俗,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家家贴春联,并在门外的树干上或墙壁上贴上“出门见喜”,在结婚时贴红双“喜喜”字。 据说贴红双“喜喜”字的习俗始于北宋的王安石王安石23岁那年从家乡赴宋都汴京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下)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就在广大投资者对“投票门”嗤之以鼻,对于股改方案的赞成比例将信将疑之际,科达机电的股改方案被否决了。$$坦率地讲,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水皮的内心有压抑不住的激动,尽管科达机电极可能只是小概率事件,极可能只是庄股后遗症的一种表现,但是谁又能否定这是投资者真实意愿的表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上)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安石,宋朝宰相,被列宁先生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变法,两次拜相却功败垂成,轰轰烈烈却无疾而终,最可悲的是,有人指证,正是王安石的变法葬送了奄奄一息的北宋王朝。$$中国股权分置改革启动
苏东坡和王安石论字王吴军
作者:暂无 来源:自贡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苏东坡作为北宋时期的大才子,才华横溢,学问渊博,为人豁达,潇洒出尘,是当时拥有很多粉丝的明星人物。宋神宗在位时,苏东坡从老家四川风尘仆仆地来到京城开封,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进士,一举成名,宋神宗很欣赏和喜欢苏东坡的才华,让他做了翰林学士。 苏东坡在当时的京城汴梁当翰林学士的时候,曾经谈笑风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