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856)
报纸(713)
学位论文(187)
图书(147)
会议论文(4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835)
地方文献 (73)
宗教集要 (13)
文化溯源 (9)
才乡教育 (7)
地方风物 (4)
红色文化 (3)
非遗保护 (2)
按年份分组
2013(473)
2011(551)
2010(532)
2009(464)
2006(355)
2005(273)
2002(243)
1975(41)
1974(97)
1957(16)
按来源分组
办公室业务(5)
新湘评论(3)
时代青年(哲思)(2)
科学时报(2)
荣宝斋(2)
上海金融报(1)
新高考(高三语数外)(1)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
广西师院(1)
北京文艺(1)
王安石留下的疑惑与困扰
作者:暂无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孟 泽 演讲人:孟 泽 中南大学外语学院比较文学系教授,著有《有我无我之境》《王国维鲁迅诗学互训》《洋务先知——郭嵩焘》《何处是归程——现代人与现代诗十讲》等。 对我来说,王安石意味着
苏轼与王安石的“幸与不幸”
作者:暂无 来源:海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路过金陵,登门拜谒,促膝畅怀,全无隔膜。东坡因乌台案被捕下狱时,王安石与张、范二人当时在政治上也严重
王安石与司马光的是非恩怨
作者:暂无 来源:合肥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从小就喜欢读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王安石中进士,先后任多个地方官。宋神宗时,王安石任宰相,他推行新法,改革旧政,世称王荆公。司马光,字君
王安石为啥管儿子叫大哥
作者:李开周  来源:河北青年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文/李开周 史籍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在宋朝父亲管儿子叫“哥”,母亲也可以这么喊。这是为什么呢? 关于王安石的儿子王雱有个“獐鹿之辩”的故事 “大哥自是一个” 宋朝有个奇人,名叫
“阿云之狱”与王安石变法
作者:暂无 来源:河南法制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清明上河图》 资料配图 中国古代名人名案寻踪系列钩沉之一 核心提示 中国封建时代有一起情节简单的伤害案,那就是《宋史·刑法志》记载的一个著名案件“阿云之狱”。在案发时的宋代,后经明至清末,围绕该案定性问题一直争议不休。历史评说多认为,“阿云之狱”其实是一场变法之争。
苏东坡和王安石的恩怨(连载一)
作者:暂无 来源:华兴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说到东坡的敌人,最难措辞的莫过于王安石了,然而事实上又绝对无法回避王安石,因为两人不但分属两个政治营垒,而且彼此之间还有纠缠不清的私人恩怨。 东坡一入仕途就陷入了新旧党争,他的父亲和弟弟、他敬爱
王安石为什么坚持变法却不洗脸
作者:暂无 来源:济南时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调控性低,好的一面是有原则、可以信赖,坏的一面则是固执、不近人情。 北宋的王安石有两件事为后人所知,一
王安石鲜为人知的故事
作者:暂无 来源:今日嵊州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一个大文人,一旦当了领导,便免不了被人诟病。王安石当的是总理级的大官,又推行了改革,不被文人扎堆的宋朝骂死也难啊——毕竟他是改革事业的总设计师。说到底,改革革的就是既得利益集团的命,那谁不痛
阿丁专栏:王安石的虱子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软体动物 阿丁专栏 王珪,字禹玉,北宋成都华阳人,后来跟他叔叔王罕迁到了安徽。王珪幼年失怙,全靠他叔叔王罕抚养成人。后来王珪官越当越大,超过了王罕,王罕怕侄子膨胀,每次写信都嘱咐“以盛满为戒”。事后证明王珪很听话,谨慎得都有点过了,以至于得了个“三旨宰相”的诨名。 王珪又是个早慧儿,某日堂
王安石变法中得到的启示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史学界、学术理论界对王安石及其变法时间褒贬不一。梁启超则给予了王安石及其新法以全新的评价:“若乃于三代下求万人,唯公庶足以当之矣。”他对王安石的道德情操、学术修养和政治抱负给予了全面的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