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026)
报纸(621)
学位论文(164)
图书(145)
会议论文(3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986)
地方文献 (4)
文化溯源 (2)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3(428)
2011(484)
2010(479)
2009(429)
2003(235)
1996(217)
1994(202)
1986(160)
1979(36)
1974(97)
按来源分组
佛教文化(7)
全国新书目(6)
新华文摘(5)
中华书局(2)
良师(2)
中华活页文选:小学版(1)
小学生天地(中年级版)(1)
新语文学习(高中)(1)
今日中国出版社(1)
中国医疗保险(1)
“合肥媳妇”原是王安石外孙女
作者:暂无 来源:合肥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一处北宋时期的夫妻合葬墓,丈夫的墓碑上仅仅刻有寥寥数字,妻子的墓碑却有着详细的墓志铭,在男尊女卑的宋朝,这样的情况实属罕见,而两年前在肥东店埠镇便发现这样一座“女尊男卑”的墓葬,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这位宋代女性获得了当时难得的“殊荣”?近日,考古工作者在经过详细考证之后,揭开了女性墓主人拥有墓志铭背
王安石隔空劝解王昭君
作者:暂无 来源:淮海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宝 根 宋仁宗嘉祐三年,38岁的王安石写了两首诗,题目都叫《明妃曲》。显露了宰相之才的王安石,在诗里和古来王昭君故事的传诵者们别扭了一把。 王昭君的故事,观点有几种,比较多的或恨画师
包公劝酒,王安石不给面子
作者:暂无 来源:揭阳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宋仁宗年,34岁的王安石和36岁的司马光被任命为群牧判官,俩人的顶头上司群牧使就是大名鼎鼎的包拯。有一天,群牧司衙门里的牡丹花盛开了,群牧使包拯置办酒席请同僚们来赏花。王安石和司马光同桌而坐,两人
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
作者:暂无 来源:科学时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安石传》,梁启超著,解玺璋译写,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出版,定价:32.00元 “梁启超为何要写《王安石传》”,是解玺璋为《王安石传》所写序言的标题。千年之后,梁启超为王安石翻案
“少年王安石”登顶灵谷峰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灵谷峰风景区新近又添了景点,屹立在灵谷峰山巅高2.6米的花岗岩少年王安石雕像吸引了许多游客。图为昨日下午,东华理工大学的两名女大学生在观看王安石雕像。 晚报首席记者游中堂摄
书法名家王安石挥毫客都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你拍我拍] 3月中旬,中国国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学会名誉主席、书法名家王安石不远千里从江苏无锡来到梅州献艺。10多天时间,王安石的足迹遍布梅州的山山水水,他感叹,世界客都梅州
《伤仲永》 (北宋) 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绵阳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
贴红双喜婚俗起源于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南湖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有此一说 N北风 中国人逢有结婚吉庆时,爱在门户、窗牖、厅堂和洞房器物上贴上红纸双喜字,反映了人们盼望喜事成双来临的心理。 这一习俗与北宋名臣王安石双喜临门的故事
王安石雕像亮相环湖路
作者:暂无 来源:南京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 邹伟) 记者昨获悉,玄武湖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将于10月1日竣工。其中,环湖路(玄武门—和平门段)改造和新建了7处景点,充分挖掘和再现了王安石“泄湖为田”等历史故事。 玄武湖环湖路
伤仲永[北宋]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牛城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读经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