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王安石留下的疑惑与困扰
作者:暂无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孟 泽 演讲人:孟 泽 中南大学外语学院比较文学系教授,著有《有我无我之境》《王国维鲁迅诗学互训》《洋务先知——郭嵩焘》《何处是归程——现代人与现代诗十讲》等。 对我来说,王安石意味着
苏轼与王安石的“幸与不幸”
作者:暂无 来源:海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王安石像 后人心目中的苏东坡。 文\本刊特约撰稿林冠群 苏轼与王安石作为北宋政坛上势不两立的政治宿敌,其实在私交上并无遗憾。王安石罢相后,退居金陵,东坡自黄州贬所复出,特地
王安石与司马光的是非恩怨
作者:暂无 来源:合肥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从小就喜欢读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王安石中进士,先后任多个地方官。宋神宗时,王安石任宰相,他推行新法,改革旧政,世称王荆公。司马光,字君
王安石为啥管儿子叫大哥
作者:李开周  来源:河北青年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文/李开周 读史籍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在宋朝父亲管儿子叫“哥”,母亲也可以这么喊。这是为什么呢? 关于王安石的儿子王雱有个“獐鹿之辩”的故事 “大哥自是一个” 宋朝有个奇人,名叫
苏东坡和王安石的恩怨(连载一)
作者:暂无 来源:华兴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说到东坡的敌人,最难措辞的莫过于王安石了,然而事实上又绝对无法回避王安石,因为两人不但分属两个政治营垒,而且彼此之间还有纠缠不清的私人恩怨。 东坡一入仕途就陷入了新旧党争,他的父亲和弟弟、他敬爱
王安石鲜为人知的故事
作者:暂无 来源:今日嵊州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一个大文人,一旦当了领导,便免不了被人诟病。王安石当的是总理级的大官,又推行了改革,不被文人扎堆的宋朝骂死也难啊——毕竟他是改革事业的总设计师。说到底,改革革的就是既得利益集团的命,那谁不痛
阿丁专栏:王安石的虱子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软体动物 阿丁专栏 王珪,字禹玉,北宋成都华阳人,后来跟他叔叔王罕迁到了安徽。王珪幼年失怙,全靠他叔叔王罕抚养成人。后来王珪官越当越大,超过了王罕,王罕怕侄子膨胀,每次写信都嘱咐“以盛满为戒”。事后证明王珪很听话,谨慎得都有点过了,以至于得了个“三旨宰相”的诨名。 王珪又是个早慧儿,某日堂
王安石“三不足”的战斗精神
作者:郭企元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安石“三不足”的战斗精神 上海吴泾热电厂工人郭企元 公元一○六九年,王安石开始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在他任职期间,实行了变法变法的中心是抑制大官僚大地主阶级的垄断和兼并。这一变法遭到了
王安石的《和农具诗》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197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安石的《和农具诗》 炮一连评论组(1975.07.08) 谈王安石的《和农具诗》 解放军某部机  炮一连评论组 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的王安石,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
王安石的悲剧在于不近人情
作者:暂无 来源:新商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文/大江东去 文章那么锦绣,作者合该是个敞亮人,事实恰恰出人意料,美文与品行竟然可以完全脱节,王安石个性霸道,固执己见,同朝为官,非友即敌。 王安石的文学天赋没得说,政治见解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