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广昌孟:传承困局待解
作者:暂无 来源:江西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台上演员越来越老,台下观众越来越少,孟戏剧团面临窘境。 人才凋零 资金不足 通讯员 陈厚兴 刘 生 广昌孟戏是一种以孟姜女故事为题材的戏曲,流行于广昌县境内,俗称孟,约
宜黄千万元再造宜黄演出平台
作者:吴永来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宜黄讯 继投资1400万元建设宜黄大剧院之后,近日,宜黄县又一个宜黄演出平台――二黄阁开工奠基,这是该县大力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宜黄的又一力作。 二黄阁是该县今年26个重点建设项目
宜黄演“宜黄”引游客
作者:孝平 王于 险峰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宜黄讯10月3日,宜黄县卓望山森林公园的二黄阁内,一大早就唢呐声声,京胡悠悠。二黄阁戏台边,人头攒动,该县文艺工作者正在这里演出宜黄。演员们表演的《霸王别姬》《孟姜女》等宜黄精彩片段,不时
千万元打造宜黄演出平台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日前,笔者在宜黄县宜黄大剧院建设工地看到,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为这座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大剧院进行内部装修。该工程建设技术人员介绍,宜黄大剧院工程总造价预计1400万元,采用钢架和框架相结合
央视聚焦宜黄抚州采茶戏
作者:兆明  来源:信息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抚州讯 记者周文平报道: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大型戏曲文化专题片《长江话》摄制组,本周六将赴抚州市拍摄采访宜黄和抚州采茶戏,将通过精美的画面和感人的故事情节,对这两个古老种的古今演变、历史故事
苑神韵———抚州采茶戏汇演掠影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苑神韵———抚州采茶戏汇演掠影
《牡丹亭》“老生演”出新招
作者:暂无 来源:苏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 杨帆)“青春版《牡丹亭》要打造成中国戏曲力作,必须在保持现有水准的同时,不断提高。”连日来,苏州昆剧院内,中日版《牡丹亭》正在紧张排练之中。院长蔡少华透露,携手日本艺术家是苏州昆曲走向世界、树立品牌的尝试之一,剧院刚刚和武汉汉剧院签下合作协议,武汉汉剧院青年团已正式加盟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是一部青春
作者:傲腾武少民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海峡两岸  白先勇  南开大学  昆曲艺术  优秀传统文化  观众  戏曲  传承问题  精心制作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是一部青春 傲腾武少民 近日,由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精心制作、海峡两岸艺术家联手打造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在南开大学上演,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在南开大学举办的座谈会上,众多
“批评”又何妨,《牡丹亭》续
作者:邱俪华 陆乙尔  来源:新闻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卢甫圣的《国色》将出现在《牡丹亭》舞台上制图/夏曾珍 晨报记者 邱俪华 实习生 陆乙尔 去年,晨报刊登的蔡正仁评价史依弘、张军2012版《牡丹亭》一文引发热议,在文中曾表示不悦的昆剧“大熊猫”蔡正仁,引发了昆曲演唱之移调大论战及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事隔一年,今年的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10
青春《牡丹亭》静迎百场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青年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摄影/许培鸿5月11日北京展览馆剧场上演——— 著名作家白先勇曾铿锵告白,要让“全世界的人,看到中国美好的东西”。由他担任制作人的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台北首演以来,三年间已上演99场。5月11日至13日,该剧将登台北京展览馆剧场,迎来它的第一百场纪念演出。 青春版《牡丹亭》自台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