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53)
报纸(78)
学位论文(8)
会议论文(4)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8)
非遗保护 (58)
地方文献 (57)
红色文化 (36)
宗教集要 (2)
地方风物 (2)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3(15)
2012(18)
2009(27)
2008(18)
2006(21)
2005(4)
2001(4)
1997(4)
1995(4)
1991(3)
按来源分组
临川晚报(16)
其它(13)
戏文(3)
戏曲研究(3)
戏剧艺术(2)
闽江学院学报(2)
福州师专学报(2)
黄梅戏艺术(1)
今日重庆(1)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
乐安流坑舞表演助兴游客
作者:万德辉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咚咚咚……”锣鼓敲起来,舞跳起来。2月8日,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村民正在为游客表演舞,展示民俗风采,传承民俗文化,吸引了不少游客拿起相机,不停地按着快门记录精采瞬间。 本报记者 万德辉 摄
中国大戏院夜金山寺等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宁波公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中国大戏院夜金山寺等
广昌孟进入名录图典
作者:暂无 来源:经济晚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黄志文文/图 近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广昌孟被编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据了解,广昌孟戏是江西省古老戏曲剧种之一,其创始年代约在明朝永乐年间,至今已有
古韵古腔——宜黄
作者:朱建宜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宜黄腔  地方色彩  剧种  江西省  古韵  传统剧目  地方戏曲  京剧  音乐  剧团 
描述:日前,宜黄作为江西省19个项目之一正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宜黄和宜黄腔在中国戏曲史上再次显示出耀眼的光芒,这标志着宜黄从此进入全新的保护、抢救、利用、继承发展阶段。事实上,几百年来
“宜黄”引八方游客
作者:程孝平 王于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宜黄讯 春节期间,宜黄县卓望山森林公园的二黄阁内,每天一大早就唢呐阵阵,京胡悠悠,二黄阁戏台边,人头攒动,由该县农民演员表演的《霸王别姬》《孟姜女》等宜黄精彩片段,不时引来阵阵掌声,许多游客
宜黄培养宜黄传人
作者:邹素娟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日前,宜黄县一群孩子在老师的指点下学唱宜黄。宜黄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年来,为了拯救、保护、传承这一古老剧种,宜黄县加大对宜黄的挖掘和保护,培养新的宜黄传人,使宜黄
宜黄天寒添暖流
作者:暂无 来源:江西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由 23 名农民组成的业余剧团,正在这里演出宜黄,刚刚遭受雨雪冰冻重创的山村,充满了喜庆的色彩。 为让受灾
“宜黄”上演反腐倡廉新剧
作者:程孝平 杨雅琴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宜黄讯为使领导干部过好“廉洁年”、把好“廉政关”,宜黄县有效创新宣传载体,充分发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宜黄”的特有优势,县纪委、宣传文化部门积极组织全县文艺工作者和民间艺人建立宜黄演唱队
宜黄《牡丹亭》贺新春
作者:程孝平 刘晓刚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春节将至,为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宜黄县充分发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宜黄”的优势,在戏剧家汤显祖的名著《牡丹亭》版本上,组织文艺专家精心创作排演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宜黄剧目《牡丹亭
戏曲声腔的“活化石”——广昌孟
作者:段学文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广昌县  活化石  孟姜女  海盐腔  弋阳腔    剧团  江西省  唱腔  剧种 
描述:每年七八月间正是一年农事最忙时,然而在广昌县甘竹镇刘家农民剧团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华灯初上之时,剧团内灯火通明、鼓乐喧天,演员们在白天田间劳作之后又不顾辛劳排练孟。剧团团长谢良生高兴地告诉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