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048)
报纸(621)
学位论文(164)
图书(142)
会议论文(3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004)
文化溯源 (2)
地方文献 (2)
按年份分组
2013(426)
2011(484)
2010(479)
2009(430)
2006(317)
2004(211)
2003(234)
2001(212)
1993(110)
1974(97)
按来源分组
其它(222)
抚州师专学报(66)
成才之路(7)
青春岁月(4)
内蒙古电大学刊(2)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科技致富向导(1)
中国医疗保险(1)
科学之友(B版)(1)
王安石的“偏食”轶事
作者:暂无 来源:吴江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北宋宰相中,王安石的邋遢是出了名的,除了懒得换衣裳、不洗澡,个人卫生一塌糊涂外,在吃的方面同样不拘小节,很有“王氏特色”。 有次朋友请王安石吃饭,佳肴满桌,但王安石独对那盘鹿肉感兴趣,频频伸箸
趣味园 王安石诗谜
作者:暂无 来源:西海都市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安石访友,作诗曰:“两个伙计,同眠同起,亲朋聚会,谁见谁喜。”王安石又访友作诗曰:“两个伙计,为人正直,贪馋一生,利不归己。”王安石复又访友作诗曰:“两个伙计,终身孤凄,走遍天涯,无有妻室
瘟疫与王安石洗澡
作者:暂无 来源:现代快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从不洗澡的王安石 对于瘟疫,王安石很有见识。他曾经指出,人口密集是造成疫病流行的重要原因。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每逢灾荒,北宋朝廷都要开设粥厂救济灾民,一般来说每天向成人提供免费粥一升
王安石不争死人地界
作者:暂无 来源:现代快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北宋宰相王安石因推行新政,遭到大官僚地主和豪商的反对,被迫两次辞官,辞官后居住南京,没多久又得了一个与死人争地界的坏名声。 王安石辞官后住南京钟山脚下的谢公墩,因此处离白下门(今大中桥)七里
王安石与双喜字
作者:暂无 来源:燕赵老年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人们每逢结婚办喜事总要贴个大红“囍”字,这一习俗,传说与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有关。 王安石从小天资聪颖。他在23岁那年到京城应考,元宵节路过马家镇,看到马员外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
王安石群雕“搬家”了
作者:暂无 来源:鄞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为了进一步改善东钱湖入口处的形象,突出反映王安石治理东钱湖的成就,近日,施工部门把原在王安石公园中的王安石治理东钱湖群雕移迁到小蓬山下,此举使广大游人经过71省道时就能醒目地看到该群雕。 记者 张志
王安石不包二奶
作者:暂无 来源:湛江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北宋文官的地位很高。在当时的京城开封,许多国家公务员追求享乐和奢侈的生活,娶小老婆和包“二奶”的国家公务员比比皆是,有的人甚至娶了好几个小老婆。 王安石身为北宋的高级官员,日理万机,非常劳累
王安石发明“囍”字
作者:暂无 来源:浙江老年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安石20岁时,从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东乡县)到京都洛阳赶考,途经马家镇住店候试,一天饭后上街,偶见镇上马员外家门上高挂着一对走马灯笼。旁边贴一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息马停步。”王安石看罢沉吟
王安石的“裸捐”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教育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安石的“裸捐” 王安石金陵(南京)半山园故居 早年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和晚年无拘绊、无挂碍的心境,使王安石彻底看淡身外之物 ■昝红霞 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64岁的王安石上书宋神宗
王安石的禅魂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民族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王安石(1021-1086年),北宋抚州临川人,字介甫,晚号半山。庆历二年(1042年),21岁的王安石中进士,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领三司条例使,实行变法。由于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