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一曲牡丹亭,一唱四百年
作者:姚一鹤  来源:扬子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牡丹亭—游园惊梦》经典选段,让很多人熟知昆曲。 南京市宁海中学 高一(14)班 詹欣媛 绘 苏州昆剧院演员在表演昆曲《游园惊梦》。 昆曲,原名“昆山腔”、“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
一曲《牡丹亭》,让年少的他变成“昆虫”
作者:暂无 来源:江阴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吴新雷从小便爱好戏曲,喜欢跟着爷爷到处“赶场子”,见了唱戏的便迈不开步子,戏中人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在他幼小的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当时还小,并不知道不同服饰的背后是不同的戏曲。” 但是他的模仿能力很强,时不时给家人露两下子,父母便会夸奖他:“哟,还真像那么回事啊。” 直到有一次,他跟着爷爷
“牡丹”一曲余韵多
作者:陈璐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牡丹”一曲余韵多
一曲“黄鹤”别有情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一曲“黄鹤”别有情 林思扬 我从小生活在日伪统治下的东北。说来可怜,直到17岁上大学,才第一次读到唐代大诗人崔颢那首千古传唱的《黄鹤楼》。在外族入侵的年代,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成了“违禁品
一曲《牡丹亭》无数学子痴
作者:张璐瑶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游园,惊梦,寻梦,离魂……8日下午,经典昆曲《牡丹亭》走进华南理工大学音乐厅,熟悉的剧目、婉转细腻的唱腔、柳梦梅与杜丽娘(见下图)的生死爱情,让大学生们看得如痴如醉。 这场昆曲演出由远道而来的上海昆剧团的艺术家们倾情表演,也是国家文化部、教育部和财政部主办的“2012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之一。
一曲《牡丹亭》成就一个文化产业
作者:郑水松  来源:丽水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一曲《牡丹亭》成就一个文化产业
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称七夕节应是“中国情节”
作者:暂无 来源:蚌埠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称七夕节应是“中国情节”
赵公堤上一曲《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行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昆曲是一门古典文学与音乐表演相融合的艺术。刘志宏欣喜地发现,昆曲营造出的气氛和自己的气质契合度非常高,这更加坚定了他想要系统研究昆曲的决心。图/乐丹平 文/徐含青 周日上午11点,赵公堤盖叫天故居,大华昆曲社京昆之家。 古式旧窗沿下,坐在靠背高椅上的易先生低着头,左手拿着一根大半米长的细青竹,右
四弦千遍语 一曲万重情
作者:李劼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图为涂善祥(右五)在音乐会现场演奏《琵琶随想——牡丹亭》。 本报记者 李劼 摄 本报讯 琵琶二胡拨心弦,声声缕缕绕梁檐。10月11日晚,汤显祖大剧院内座无虚席,牡丹亭·江西籍琵琶大师涂善祥故乡情音乐会在此举行。 音乐会在《巴音郭楞的节日——赛马》磅礴的气势中拉开序幕,在场听众跟随着乐曲心潮起伏,沉
吴炳铨:看报,散步,生活
作者:暂无 来源:鄂东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记者陈华 看报,是《鄂东晚报》的铁杆粉丝;散步,半身瘫痪每天坚持步行两小时;生活,年逾古稀依然精神矍铄,声音洪亮。这位73岁的老人叫吴炳铨。 昨日,记者来到吴爹爹的家时,他刚从外面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