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43)
报纸(202)
图书(7)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红色文化 (356)
历史名人 (80)
地方文献 (15)
宗教集要 (2)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206)
2009(11)
2007(21)
2006(17)
2005(13)
2004(11)
2002(11)
2001(5)
1995(4)
1987(2)
按来源分组
收藏(5)
春秋(3)
人民日报海外版(2)
湖南文史(1)
文史天地(1)
决策探索(1)
党政论坛(1)
健康(1)
北方音乐(1)
资料信息(1)
青春版《牡丹亭》 轰动京城 (图)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文汇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 轰动京城 (图)
黄松坚陶艺亮相京城
作者:暂无 来源:济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黄松坚陶塑艺术展览5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为期10天的展览展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松坚50年来从艺创作的代表作品120多件。黄松坚是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被誉为“石湾贴塑陶艺的拓新者”。广东佛山石湾制陶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2006年石湾陶塑技法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
乌纱帽的由来:因为京城灰霾大?
作者:暂无 来源:半岛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乌纱帽是怎么来的?原来还和天气有关系,在唐代、北宋时期,因为京城的风沙大,灰尘多,因此出现了用皂纱遮面的帽子,这也就是乌纱帽的前身,又名重戴。而到了南宋,因为都城迁往江南,江南气候温润,灰尘不多
本报派员京城探望张铭清
作者:暂无 来源:厦门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派员京城探望张铭清
此去京城应是“凉”辰好景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青年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此去京城应是“凉”辰好景
莺声犹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扬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莺声犹牡丹亭
黄鹤归来最乡情
作者:暂无 来源:武汉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见习记者钟磬如 通讯员傅泽芳)昨天,“饮水思源·黄鹤归来系列展首展——尹定邦陈九龄艺术展”在湖北书画院隆重开幕。离开湖北多年,浓烈故乡情依旧是两位艺术家谈论的主题。 陈九龄:“外面的饭菜永远不如妈妈做的菜” “餐馆的饭菜再好,也不如妈妈做的家常菜。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也不如湖北
黄永年先生二三事
作者:杜文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黄永年(1925.10—2007.1),江苏江阴人,中国知名文史学家。195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后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曾任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中国史研究编辑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等。著有《唐史史料学》、《唐代史事考释》、《文史探微
游半山园 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扬子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半山园,这个由一代名相王安石所取,从北宋年间沿用至今的地名,对南京人来说并不陌生。但真正了解它的含义、能够身临其境体验其意趣者并不多见。“半山园”位于中山门,并藏在军事禁区海军指挥学院里。昨天,南京市“追忆历史名人,弘扬科学创新精神”主题文化活动在半山园启动第一站。记者得以参观到“半山园”。不过
黄松坚陶艺精品迷倒京城
作者:暂无 来源:佛山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9月5日,黄松坚(右二)在向来宾介绍展品。为期10天的黄松坚陶艺展览当天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新华社发 本报讯 特派记者束维北京报道:昨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松坚首次在中国美术馆举行陶塑艺术展,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作为石湾公仔的“拥趸”专程前来捧场。欣赏着造诣精湛的展品,王文章点头赞叹:“石湾公仔并非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