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拗相公”王安石的悲剧
-
作者:暂无 来源:威海晚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木风 北宋王朝由盛而亡,只花了短短100年时间。而那份亡国的罪状书,很久以来,都由王安石一个人背负了。直到近代,对王安石的评价才有了180度的转变。梁启超说他是“三代下惟一完人”,列宁称“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和他的改革,真相到底如何? 最好的士大夫 王安石首先是个文人,一个文章
-
王安石变法为何演变成悲剧
-
作者:暂无 来源:浙江老年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年仅二十岁的神宗皇帝赵顼承嗣大统,英气勃勃,志向非凡。他自幼痛心于皇祖皇宗们对辽和西夏的屈服退让,不满于朝廷、州县的萎靡不振,焦心于国家税收减少、财政紧蹙,有着富国安民、强兵雪耻的强烈愿望。亲政以后,他急于物色能安邦治国的英才,最终将目光锁定在已颇具盛名的王安石身上。
-
王安石的悲剧在于不近人情
-
作者:暂无 来源:新商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文/大江东去
文章那么锦绣,作者合该是个敞亮人,事实恰恰出人意料,美文与品行竟然可以完全脱节,王安石个性霸道,固执己见,同朝为官,非友即敌。
王安石的文学天赋没得说,政治见解也不错,但领导艺术就差得太远了。
皇帝有时也以闲磨牙的方式打听臣子的品行。宋神宗用王安石为相后,很直白地问
-
王安石悲剧何在
-
作者:暂无 来源:文摘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王安石悲剧何在
-
《四郎探母》应是反战的悲剧
-
作者:赵丽华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悲剧命运 心理外化 愁容满面 舞台实践 民族和睦 人物命运 公主 剧中人物 白发苍苍 萧太后
-
描述:《四郎探母》应是反战的悲剧
-
马良独造金山寺 □ 王礼刚
-
作者:暂无 来源:镇江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马良独造金山寺 □ 王礼刚
-
大余县“依书造景”将深度开发《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信息日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讯[信息日报] 记者左阳天报道:汤显祖一出《牡丹亭》为后人留下了荡气回肠的艺术经典,数百年来随剧作衍生了昆曲、电影、电视等。而故事的发祥地―――江西大余牡丹亭却没有大放异彩。记者16日从江西省外经贸厅获悉,牡丹亭将吸引国内外资金作深度开发。
多形式《牡丹亭》舞台演绎
“宋朝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
-
“新富家族”不应是“权力”造
-
作者:暂无 来源:现代金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新富家族”不应是“权力”造
-
“造星”不应是一个娱乐用词
-
作者:暂无 来源:辽宁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造星”不应是一个娱乐用词
-
再看“沈凤喜”的悲剧
-
作者:乔宗玉 来源:合肥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沈凤喜”是“鸳鸯蝴蝶派”作家张恨水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完成的小说《啼笑因缘》女主人公。沈凤喜出生在北京南城一户穷苦人家,父亲早丧,与母亲相依为命。别人家的女孩仍上学读书的时候,漂亮的沈凤喜已经到天桥唱京韵大鼓,养家糊口了。偶然的机会,书生樊家树爱上凤喜,两情相悦,家树更出钱让凤喜去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