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的文化冲击及文化意义
-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戏剧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娱乐,而好的戏剧更甚――《牡丹亭》就是这样一出融思想性、艺术性和高尚娱乐性为一炉的好戏。 在《牡丹亭》里,主人公柳梦梅与杜丽娘一见钟情,萌发青春之爱,并产生了性的结合。然这一结合既不俗也不是西方式的“放”,汤显祖用了一种特有的比较精神的表现手法:让男女主人公相约在梦里,用“花神舞
-
中国古典版人鬼情未了牡丹亭林肯中心首演
-
作者:管黎明 来源: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著名舞剧《牡丹亭》5日正式登陆林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来自剧团的70多位演员们在当天下午及晚上分别进行了彩排及首场演出。(侨报记者管黎明摄)
图为剧团排演剧照。(侨报记者管黎明摄)
由中国金陵艺术团推出的著名舞剧《牡丹亭》5日正式登陆林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来自
-
青春版《牡丹亭》用唯美和青春阐释古典浪漫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是国民党著名将领白崇禧之子、著名作家白先勇,集合两岸三地一流创意设计家联手打造的文化工程,由江苏省苏州昆
-
古典诵读: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
作者:暂无 来源:陇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
-
返回古典 写出自己 ――浅议杨炳云书法艺术
-
作者:暂无 来源:大众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返回古典 写出自己 ――浅议杨炳云书法艺术
-
文化强国理应是文化贸易大国
-
作者:暂无 来源:经理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文化强国理应是文化贸易大国
-
把临川文化引向世界
-
作者:傅金和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临川文化 研究中心 影视文化 北大 文化产业 主任 产业经济学 抚州 文化资源 市委书记
-
描述:一场大雨过后,温暖的阳光洒满大地, 江南小城抚州,显得清新秀丽,令人赏心悦 目。漫步街头,很少回家乡的喻文益,感到 耳目一新;听着熟悉的采茶戏,更是陶然忘 怀。$$ 游子回故里,家乡的发展变化,令他自 豪欣慰;家乡人民蓬勃向上的朝气,令他十 分振奋;家乡的发展前景,尤其令他关注和 思考。这次回家乡,
-
将临川文化发扬光大
-
作者:卢彬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中国作家 临川文化 王安石变法 研究中心 戏剧创作 会员 文学创作 出版社 汤显祖 江西省
-
描述:经历丰富,创作繁多,身列杂家心不悔$$在同龄人当中,万斌生算得上一位经历丰富、生活坎坷之人。$$1946年,万斌生出生在临川区罗针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幼年丧父,幸赖贤母勤劳操持,才将他们兄弟姐妹拉扯成人。因家境贫寒,万斌生入学时间较晚,但连续跳级,两年读完四年制初级小学;初中又再次跳级,两年读完三年
-
抚州重新认识“临川文化”
-
作者:曾志勇 张邦人 来源:江西日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临川文化 新认识 抚州市 船形屋 玉隆万寿宫 古建筑艺术 文化资源开发 市场适应能力 文化珍品 演出团
-
描述:,“古文化之旅”精品纷呈,让游客流连忘返;马家山社区文化广场夜夜笙歌,引得市民携老扶幼而来,再现六七十年
-
曾巩与临川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晚报特约撰稿人杨友祥
曾巩(1019-1083年),字子固,南丰县人。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极强,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12岁试作六论,一挥而就,言简意赅。20岁入太学,上书文坛领袖欧阳修并献《时务策》。欧阳修见其文笔独特,非常赏识,自此名闻天下。嘉佑二年(1057年),欧阳修主持会试,坚持以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