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信仰应是文学之根
作者:暂无 来源:大河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信仰应是文学之根
文学应是一面飘扬的旗帜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文学应是一面飘扬的旗帜
文学ABC 牡丹亭 为古都添彩
作者:暂无 来源:洛阳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如今,人们路过市区十字路口时,会看到新建的典雅别致的牡丹亭。它像一簇簇绚丽多彩的牡丹,绽放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给力都市文明,为古都洛阳添彩。 十字路口的牡丹亭,古朴典雅透着千年帝都的文化意蕴。牡丹亭的主题是牡丹,它的使命是关爱。 牡丹亭侧壁上书写着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顶端绘有硕大艳丽的牡
李浩:先锋文学的捍卫者
作者:王跃飞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 曾幻想成为一名骑士 李浩对文学的追求应从儿时算起,他的父亲是一位教师,中文系毕业,家里收藏着许多文学书刊,正是这些书填补了李浩孩童时期的空白记忆,也正是这些书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李浩
文学的最高境界应是“市场文学化”
作者:暂无 来源:江门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文学的最高境界应是“市场文学化”
临川古城 扬临川文化
作者:章晋辉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临川古城 扬临川文化
临川文化引向世界
作者:傅金和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临川文化  研究中心  影视文化  北大  文化产业  主任  产业经济学  抚州  文化资源  市委书记 
描述:一场大雨过后,温暖的阳光洒满大地, 江南小城抚州,显得清新秀丽,令人赏心悦 目。漫步街头,很少回家乡的喻文益,感到 耳目一新;听着熟悉的采茶戏,更是陶然忘 怀。$$ 游子回故里,家乡的发展变化,令他自 豪欣慰;家乡人民蓬勃向上的朝气,令他十 分振奋;家乡的发展前景,尤其令他关注和 思考。这次回家乡,
临川文化发扬光大
作者:卢彬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中国作家  临川文化  王安石变法  研究中心  戏剧创作  会员  文学创作  出版社  汤显祖  江西省 
描述:经历丰富,创作繁多,身列杂家心不悔$$在同龄人当中,万斌生算得上一位经历丰富、生活坎坷之人。$$1946年,万斌生出生在临川区罗针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幼年丧父,幸赖贤母勤劳操持,才将他们兄弟姐妹拉扯成人。因家境贫寒,万斌生入学时间较晚,但连续跳级,两年读完四年制初级小学;初中又再次跳级,两年读完三年
抚州重新认识“临川文化”
作者:曾志勇 张邦人  来源:江西日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临川文化  新认识  抚州市  船形屋  玉隆万寿宫  古建筑艺术  文化资源开发  市场适应能力  文化珍品  演出团 
描述:大江网讯[江西日报]曾志勇、张邦人报道:国庆黄金周期间,抚州老百姓饱餐了文化艺术“盛宴”:始建于东晋宁康二年的玉隆万寿宫正式对游人开放,精美的建筑艺术让市民啧啧称奇;谭纶墓、牡丹亭、状元楼、船形屋,“古文化之旅”精品纷呈,让游客流连忘返;马家山社区文化广场夜夜笙歌,引得市民携老扶幼而来,再现六七十年
曾巩与临川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晚报特约撰稿人杨友祥 曾巩(1019-1083年),字子固,南丰县人。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极强,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12岁试作六论,一挥而就,言简意赅。20岁入太学,上书文坛领袖欧阳修并献《时务策》。欧阳修见其文笔独特,非常赏识,自此名闻天下。嘉佑二年(1057年),欧阳修主持会试,坚持以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