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539)
期刊文章(1331)
学位论文(33)
图书(14)
会议论文(1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758)
地方文献 (69)
地方风物 (32)
红色文化 (22)
宗教集要 (18)
非遗保护 (15)
才乡教育 (12)
文化溯源 (3)
按年份分组
2014(425)
2013(186)
2011(343)
2010(276)
2009(221)
2007(106)
2006(107)
2005(79)
1999(31)
1993(18)
按来源分组
新食品(6)
科学中国人(5)
音响改装技术(4)
电子产品世界(3)
纺织服装周刊(3)
现代制造(3)
现代电视技术(3)
经济视角(2)
中国远洋航务(2)
海峡科技与产业(1)
江西相山火山侵入杂岩的锆石U-Pb确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作者:杨水源 蒋少涌 姜耀辉 罗莉 赵葵东 范洪海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相山铀矿  火山侵入杂岩  岩石样品  锆石U  Pb年龄  同位素测定  年代学 
描述:CP-MS进行了锆石U-Pb年龄测定,对居隆安矿区早阶段的流纹英安岩和晚阶段的流纹英安斑岩进行了高精度的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发展武汉农机制造业的尝试——武汉黄鹤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调查
作者:方涛  来源:《湖北农机化》杂志社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农机  制造业  调查 
描述:为振兴武汉的农机制造业,通过对武汉黄鹤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现状的调查和研究,本文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探究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并根据企业自身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尝试的成效,在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进一步增强
全国第26届中医儿科学术暨王烈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贺辞
作者:汪受传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全国第26届中医儿科学术暨王烈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在美丽的东北园林城市长春开幕了,这次大会以王烈教授中医儿科学术思想研讨为主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全国中医儿科同行喜聚一堂,共同庆贺王烈教授八十
以讲、乡约治郡:明代大儒罗汝芳的政治实践与治世理念初探
作者:李丕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有益的思想借鉴。
嵩梁与鹅湖书院
作者:王立赋  来源:中国文联出版社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嵩梁是我国清代乾、嘉、道时期杰出的书院教育家,朱子学说继往开来的授业传播者,他在中国书院教育史上,尤其是在鹅湖书院的教育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一部《鹅湖书田
嵩梁与鹅湖书院
作者:王立赋  来源:中国文联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嵩梁是我国清代乾、嘉、道时期杰出的书院教育家,朱子学说继往开来的授业传播者,他在中国书院教育史上,尤其是在鹅湖书院的教育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一部《鹅湖书田
小儿咳喘的克星——访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教授王烈
作者:陈珍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教授王烈,几年来有8项科研成果获部、省级奖,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8部,他的名字被收入《中国当代医学专家集萃》和《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里。最近,他被国家确定为500名中医之一。目前,记者来到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门诊部,王烈教授正在给孩子们看病,门诊室挤满了患儿和
澄理学视野下的易学天人之学
作者:王新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理学  易学  天人之学  天地境界 
描述:贯通,由理气所造化出的天人万象相互内在,息息相通,一体无隔,构成一无限宏大的有机生存共同体与生命共同体;万象如此而相连一体、动态流转着的这个世界,亦遂成为人的整个生活的世界;人应透过自觉的德性涵养修为工夫,存天理去人欲,遏抑因气禀所带来的感性欲念的伸张,变化气质,最大限度地彰显出与天地之理一而不二的本然正性,挺立道德理性、价值理性,令生命最终达致成为天地之理圆满化身的天地境界,亦即圣人境界。
澄对朱熹道问学与陆九渊尊德性的会合
作者:王素美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从中国哲学角度来看,都显示了两者的相关相融的密切关系。尊德性而道问学是中国历代士人所追求的浑融境界。可是,随着宋学思辨的发展,宋代的思想家们,却将“尊德性而道问学”两者关系割断,分别进行考察。虽然他们在考察尊德性的过程中不曾完全抛弃道问学,在说明道问学之重要时也不肯轻视尊德性。但是,他们往往只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于是,就有了偏重尊德性和偏重道问学的区别。在这个问题上,朱熹和陆九渊曾发生过激烈的争论。
澄理学视野下的易学天人之学
作者:王新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理学  易学  天人之学  天地境界 
描述:贯通,由理气所造化出的天人万象相互内在,息息相通,一体无隔,构成一无限宏大的有机生存共同体与生命共同体;万象如此而相连一体、动态流转着的这个世界,亦遂成为人的整个生活的世界;人应透过自觉的德性涵养修为工夫,存天理去人欲,遏抑因气禀所带来的感性欲念的伸张,变化气质,最大限度地彰显出与天地之理一而不二的本然正性,挺立道德理性、价值理性,令生命最终达致成为天地之理圆满化身的天地境界,亦即圣人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