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情至性杜丽娘 美轮美奂《牡丹亭》 小剧场青春话剧《牡丹亭》
-
作者:薛静文 来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财富和精神财富,让我们永远记住这部戏剧史上"至情至性"的经典之作。
-
《牡丹亭》舆《杜麗娘慕色還魂》“萝”“鬼”情節分析
-
作者:谢旻琪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戏剧文学 戏剧文学 杜丽娘慕色还魂 杜丽娘慕色还魂 爱情故事 爱情故事 情節分析 情節分析
-
描述:本文介绍汤显祖脍炙人口的戏剧《牡丹亭》,无疑是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所造成的风潮,可说是历久不衰。其中对於“情”的探讨,是《牡丹亭》最大的讨论主流。杜丽娘多情、反叛、梦病,继而殒命、还魂,汤显祖
-
理学的“穷理尽性”与杜丽娘的游园惊梦——汤显祖“以情格理”
-
作者:刘小梅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一中国古典戏剧史上,《西厢记》、《琵琶记》、《拜月亭记》、《长生殿》、《桃花扇》等戏曲名作,或点染儿女风情,或进行伦理说教,或演绎历史事件,总之大都不外乎反映世俗生活。只有《牡丹亭》几乎成为800
-
漫谈“临川四梦”中有意味的时间形式——兼论汤显祖戏曲改编的
-
作者:吕贤平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运用有着必然的联系。董乃斌先生云:叙述方式的演进绝非仅仅出于变化形式的需要,而以内容的转换为深刻的内在依据,杨义先生也云中国人谈论文章,讲究‘道’与‘技’的关系。
-
从《牡丹亭》传播看传统戏曲的传承
-
作者:尹丽丽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戏曲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描述:《牡丹亭》经历了百年的传播和演绎,经历了全本、散出和改编本三种演出的形式,同时还经历了剧本结构、声腔、曲辞和表演的改编,传播方式的改变。这种传播丰富了戏曲舞台,同时也保护了古代的文化遗产。
-
清词中的明代戏曲题咏和评论:以《牡丹亭》为中心
-
作者:谢永芳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清词 《牡丹亭》 题剧词 文体互参 批评文学 批评方法
-
描述:般情形.进一步扩大考察范围又可以发现,清词以多种样态题咏和评论戏曲作品,既是历代文学创作中普遍存在的文体互参现象在清代词坛上的延续,又体现出能够成为一种从事文学批评的批评文学所应具备的价值
-
焕发戏曲舞台艺术的“青春”: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价值和审
-
作者:胡芝风 来源: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时代在变化,观众的审美也在变化,如何使古老的戏曲艺术焕发时代的青春?戏曲界有二种截然相反的做法,一种是出于对传统的尊重,把舞台形式全方位复古到几百年前样式,这种做法显得舞台表演很陈旧,与当代观众
-
來逛戲曲大觀園!東方人的東方主義-以陳士爭版《牡丹亭》爲討
-
作者:黃兆欣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東方主義 東方主義 自我東方論述 自我東方論述 牡丹亭 牡丹亭 疏離 疏離
-
描述:象,試圖從湯顯祖原作出發,在中國傳統戲曲表演的範式中,釐析導演手法在東西方文化擺蕩所產生的歧異感。 陳版《牡丹亭》在舞臺呈現中,沿用了西方對中國戲曲的刻板印象,強行置入疏離(Alienation
-
女儿笔底女儿心:《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评语的女性立场
-
作者:郭梅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吴吴山三妇
-
描述:她们对《牡丹亭》之"情"的不同体悟,研究她们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女性意识.
-
欲望凤来百兽舞 何异北辕将适楚:从《七德舞》与《立部伎》看
-
作者:杜兴梅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白居易 白居易 《七德舞》 《七德舞》 《立部伎》 《立部伎》 雅乐之替 雅乐之替
-
描述:白居易的《七德舞》与《立部伎》都曾遭到后人的误读和诟病。文中以《七德舞》和《立部伎》为个案,通过对二者的产生、流变、艺术特色、思想意蕴和政治取向的考察,澄清了白居易刺雅乐之替的真正含义,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