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422)
报纸(1334)
学位论文(49)
会议论文(48)
图书(2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773)
地方文献 (52)
地方风物 (15)
宗教集要 (12)
红色文化 (10)
才乡教育 (8)
非遗保护 (4)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3(188)
2012(254)
2010(261)
2009(232)
2008(157)
2005(77)
2004(77)
2000(40)
1999(39)
1998(35)
按来源分组
科学中国人(6)
京江晚报(5)
中华诗词(2)
自动化博览(2)
福建科技报(1)
中国品牌与防伪(1)
近代史研究(1)
中国航天(1)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
清华校友通讯(1)
理学视野下的易学天人之学
作者:王新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理学  易学  天人之学  天地境界 
描述:贯通,由理气所造化出的天人万象相互内在,息息相通,一体无隔,构成一无限宏大的有机生存共同体与生命共同体;万象如此而相连一体、动态流转着的这个世界,亦遂成为人的整个生活的世界;人应透过自觉的德性涵养修为工夫,存天理去人欲,遏抑因气禀所带来的感性欲念的伸张,变化气质,最大限度地彰显出与天地之理一而不二的本然正性,挺立道德理性、价值理性,令生命最终达致成为天地之理圆满化身的天地境界,亦即圣人境界。
对朱熹道问学与陆九渊尊德性的会合
作者:王素美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从中国哲学角度来看,都显示了两者的相关相融的密切关系。尊德性而道问学是中国历代士人所追求的浑融境界。可是,随着宋学思辨的发展,宋代的思想家们,却将“尊德性而道问学”两者关系割断,分别进行考察。虽然他们在考察尊德性的过程中不曾完全抛弃道问学,在说明道问学之重要时也不肯轻视尊德性。但是,他们往往只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于是,就有了偏重尊德性和偏重道问学的区别。在这个问题上,朱熹和陆九渊曾发生过激烈的争论。
理学视野下的易学天人之学
作者:王新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理学  易学  天人之学  天地境界 
描述:贯通,由理气所造化出的天人万象相互内在,息息相通,一体无隔,构成一无限宏大的有机生存共同体与生命共同体;万象如此而相连一体、动态流转着的这个世界,亦遂成为人的整个生活的世界;人应透过自觉的德性涵养修为工夫,存天理去人欲,遏抑因气禀所带来的感性欲念的伸张,变化气质,最大限度地彰显出与天地之理一而不二的本然正性,挺立道德理性、价值理性,令生命最终达致成为天地之理圆满化身的天地境界,亦即圣人境界。
崇祯背天干应是纪炉
作者:林染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崇祯小平中有背纪甲、乙、丙、丁、戊、己者。旧谱尚有庚字之说,但历年考古发掘中似未发现庚字实物。对于这类,旧谱认为是纪年,孙仲汇和戴建兵先生则在陕西《明专辑》中提出这类“可能”为明代南北
崇祯背天干应是纪炉
作者:林染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崇祯小平中有背纪甲、乙、丙、丁、戊、己者。旧谱尚有庚字之说,但历年考古发掘中似未发现庚字实物。对于这类,旧谱认为是纪年,孙仲汇和戴建兵先生则在陕西《明专辑》中提出这类“可能”为明代南北
汤显祖与谦益丛考
作者:丁功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谦益  文字交往  庚戌科场案 
描述:庚戌科场案的 政治前兆,也不可能在谦益面前影射韩敬.
汤显祖与谦益丛考
作者:丁功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谦益,明清之际的文坛盟主,其诗文创作与文学主张对清初文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他的文集中, 谦益多次提及自己与汤显祖的交往。通过他们的交往,我们可以看到汤显祖对谦益的影响以及当时万历中后期政坛
王烈教授简介
作者:暂无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王烈,字子久,1930年生,辽宁省盖州市人。1947年入伍就学,先后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科专业和长春中医学院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学习。1961年始,从事中医儿科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王烈教授在北京大学
作者:于洸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毕业前不久,王烈赴德国留学。1914年毕业后回国,先后任教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商部地质研究所。
雷思齐数之学初探
作者:谢辉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雷思齐  河图之数  参两参伍之数  八卦之数 
描述:雷思齐是宋元之际的著名学家,其著作《图通变》、《筮通变》在易学史上有着较高的价值。本文主要从《图通变》入手,阐明雷思齐对河图之数、参两参伍之数,以及八卦之数的探讨,从而揭示其在数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