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朱熹和陆九渊的“格物致知”说辨析
作者:刘正平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理气  道统    格物致知 
描述:学方法不同是其理论体系的必然结果。
周礼全对赖斯隐涵理论的发展
作者:陈道德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Grice  ZHOU  Liquan  implicature  pragmatics 
描述:道德的和社会的合作准则.周先生所说的隐涵不仅包括了赖斯的谈话隐涵,还包括了他的非谈话隐涵;不仅包括了赖斯的非约定隐涵,还包括了他的约定隐涵.二是认为所有隐涵都是应用了合作准则或语境这些语用因素后
理学的“穷理尽性”与杜丽娘的游园惊梦——汤显祖“以情理”
作者:刘小梅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一中国古典戏剧史上,《西厢记》、《琵琶记》、《拜月亭记》、《长生殿》、《桃花扇》等戏曲名作,或点染儿女风情,或进行伦理说教,或演绎历史事件,总之大都不外乎反映世俗生活。只有《牡丹亭》几乎成为800 年间的一个例外,它的特点是富于哲学思辨色彩。
明德先生者时在吾眼中矣——述论罗汝芳对汤显祖的影响
作者:罗伽禄 邹自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罗汝芳是明代著名学者,汤显祖是明代杰出的戏剧家。汤显祖曾从学罗汝芳,两人一生交谊甚深, 明德先生者时在吾眼中矣,罗氏思想影响着汤显祖的从政理念及其文学创作。从而造就了一名千百年来受人爱戴的好官
女儿笔底女儿:《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评语的女性立场
作者:郭梅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吴吴山三妇 
描述:她们对《牡丹亭》之"情"的不同体悟,研究她们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女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