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32)
期刊文章(224)
会议论文(6)
学位论文(6)
图书(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37)
地方文献 (14)
宗教集要 (9)
非遗保护 (5)
才乡教育 (3)
地方风物 (3)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3(31)
2012(50)
2011(87)
2010(74)
2008(25)
2005(8)
1991(6)
1986(5)
1984(3)
1947(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0)
抚州师专学报(2)
广西文学(1)
大地周报(1)
上海文艺出版社(1)
中国外资(1)
潇湘晨报(1)
中国花卉盆景(1)
司法改革杂志(1)
广西日报(1)
浅谈对危亦学术思想的认识和体会
作者:黎建  来源:江西省中医药学会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价值。被后世誉为不仅是一部颇具指导意义的临床实用手册,也是一部保存了许多史料的医籍,更是一部内容极为丰富的方剂学医著。因此,研究和发掘危亦的学术思想,对促进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
读危亦《世医得效方》对我的启发
作者:谢海洲  来源:江西省中医药学会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危亦  危亦  世医得效方  世医得效方  骨伤科  骨伤科  痹证  痹证 
描述:治疗食道癌与风湿病两项谈点心得体会。
从危亦学术思想谈中医研究的传统方法
作者:张金元  来源:江西省中医药学会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危亦,字达斋,南丰人,曾官本州医学教授。危氏出生于医学世家,其高祖学大方脉。伯祖学妇人,正骨,金镞等科。父亲学小方脉。伯父学眼科兼瘵疾。危亦本人则主要研究疮肿,咽喉,口齿等科,其所著《世医得效方
元代名医危亦给予我们的文化启示
作者:许敬生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元代名医  元代名医  危亦  危亦  文化启示  文化启示  中国医学史  中国医学史 
描述:元代名医危亦给予我们的文化启示
伤寒学家胡恕先生和刘绍武先生的对比
作者:石应轩 康淑香 李清峰  来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伤寒论  伤寒学家  胡氏伤寒学派    三部六病学说  刘绍武  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  三定原则  定证定方定疗效 
描述:。他们的不同点:胡老认为六经的实质是六证,而刘老认为六经的实质是六病。胡老认为《伤寒杂病论》存在着病一证一方证三级结构,而刘老认为《伤寒杂病论》存在着纲不系目的问题,他们认为六经的主方、主药不同,胡老认为少阴病是表阴证,而刘老认为厥阴病是表阴证,胡老认为厥阴病是半表半里阴证,而刘老认为半表半里的阴证是少阴病。胡老临床擅用大柴胡汤,而刘老治疗内伤杂病用协调疗法,以小柴胡汤为主方进行加减变化。胡老在临床上用原方原量却疗效甚好,而刘老却在小柴胡汤及其类方的基础上创立了系列新方。对脉学的研究和经方的应用也有不同的认识,胡老在临床上有是证用是方,而刘老提出了三定原则即:定证,定方,定疗程,给予施治。同时他们的为人处事也有明显的差异。
伤寒学家胡恕先生和刘绍武先生的对比
作者:石应轩 康淑香 李清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伤寒论  伤寒学家  胡氏伤寒学派    三部六病学说  刘绍武  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  三定原则  定证定方定疗效 
描述:。他们的不同点:胡老认为六经的实质是六证,而刘老认为六经的实质是六病。胡老认为《伤寒杂病论》存在着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