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晏殊《类要》研究
作者:陈尚君  来源: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晏殊《类要》研究
范仲淹、王安石变法比较研究
作者:李裕民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范仲淹  王安石  政治变法  价值评价 
描述:个成了嘲讽对象。这究竟是为什么?是后人都看走眼了,还是他们本身的差异造成的?这只有对两者作比较才能找到答案。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应是《中药资源》永恒的主题
作者:刘合刚 潘宏林 汪文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中药资源  中医教学  教学大纲 
描述:本文对《中药资源》的主题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资源的定性与定量研究、资源的科学利用和定向培育、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新资源开发、资源的保护与持续利用、资源的科学管理等进行了论述。
东京与两川:王安石、黄庭坚杜的两种视角
作者:廖美玉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宋人学杜  宋人学杜  东京  东京  两川  两川 
描述:;而黄庭坚参与纂修《神宗实録》,以"史笔"裁断王安石的"相业",因而贬官入蜀,更以超越现实的历史高度,着意於杜甫两川诗的保存与推广。由此展现王安石与黄庭坚杜的两种
与为道之间:王安石《老子注》的价值转向
作者:蒋丽梅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与为道之间:王安石《老子注》的价值转向
论吴澄对朱熹道问与陆九渊尊德性的会合
作者:王素美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从中国哲学角度来看,都显示了两者的相关相融的密切关系。尊德性而道问是中国历代士人所追求的浑融境界。可是,随着宋学思辨的发展,宋代的思想家们,却将“尊德性而道问”两者关系割断,分别进行考察
儒道互补人格:王安石和嵇康的比较心理传记分析
作者:涂阳军 郭永玉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道家  人格  道家人格  儒道互补人格  比较心理传记 
描述:因素影响所形成的独特的人格特征。
中的明代戏曲题咏和评论:以《牡丹亭》为中心
作者:谢永芳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题剧  文体互参  批评文学  批评方法 
描述:般情形.进一步扩大考察范围又可以发现,清以多种样态题咏和评论戏曲作品,既是历代文学创作中普遍存在的文体互参现象在清代词坛上的延续,又体现出能够成为一种从事文学批评的批评文学所应具备的价值
“秀气胜韵,得之天然”——晏几道艺术分析
作者:孙维城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韦庄  韦庄  韵味  韵味  情胜  情胜  小令作法  小令作法 
描述:之感的抒发还要彻底与沉痛!晏几道慢也同于张先的小令作法, 注重的韵味。
陆九渊教育哲学之心性论研究
作者:顾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陆九渊(象山)通过天人合一的儒家公理完成了天道与人道相接的理论论证,借助于道理的客观性、必然性、普遍性和至高无上性完成了由自然之道理向社会之道理的过渡,并赋予人道已纯然至善的特性。因此,从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