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545)
期刊文章(1527)
图书(27)
学位论文(18)
会议论文(1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040)
地方文献 (39)
才乡教育 (23)
地方风物 (15)
宗教集要 (6)
非遗保护 (5)
红色文化 (5)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383)
2011(306)
2010(896)
2008(327)
2007(128)
2006(61)
2002(37)
1997(66)
1988(32)
1987(30)
按来源分组
居正月报(17)
解放军报(10)
白沙侨刊(6)
中小学管理(2)
素质教育大参考(2)
北京教育(普教版)(2)
杂文月刊(原创版)(1)
师道(1)
上海教育(1)
社会学家茶座(1)
棠现象与新时期校园文学研究
作者:暂无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棠现象  文脉传承  语文实践活动  文学社团建设课程化 
描述:课题进行了多侧面、多途径的研究。课题实施过程中,有问卷调查,有案例研究,也有文学社实践活动等,课题研究
贵主任药师学术思想探析
作者:廖建萍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贵主任药师学术思想探析
伤寒学家胡希恕先生和刘武先生的对比
作者:石应轩 康淑香 李清峰  来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伤寒论  伤寒学家  胡氏伤寒学派  胡希恕  三部六病学说    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  三定原则  定证定方定疗效 
描述:。他们的不同点:胡老认为六经的实质是六证,而刘老认为六经的实质是六病。胡老认为《伤寒杂病论》存在着病一证一方证三级结构,而刘老认为《伤寒杂病论》存在着纲不系目的问题,他们认为六经的主方、主药不同,胡老认为少阴病是表阴证,而刘老认为厥阴病是表阴证,胡老认为厥阴病是半表半里阴证,而刘老认为半表半里的阴证是少阴病。胡老临床擅用大柴胡汤,而刘老治疗内伤杂病用协调疗法,以小柴胡汤为主方进行加减变化。胡老在临床上用原方原量却疗效甚好,而刘老却在小柴胡汤及其类方的基础上创立了系列新方。对脉学的研究和经方的应用也有不同的认识,胡老在临床上有是证用是方,而刘老提出了三定原则即:定证,定方,定疗程,给予施治。同时他们的为人处事也有明显的差异。
列宁五十寿辰,刘周工书的祝词(照片)
作者:王观泉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提供照片者王观泉先生写在照片背面的话此照刊于哈尔滨《新晚报》2012年9月2日。非常可惜的是连刘泽荣到哈的年代都考错了。但文章写刘在哈的工作,比较详明,功不可没,不过与瞿秋白无关。而刘到哈尔滨的具体日子的考定,则可以在《饿乡纪程》中找到,可惜作者不懂瞿秋白。
伤寒学家胡希恕先生和刘武先生的对比
作者:石应轩 康淑香 李清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伤寒论  伤寒学家  胡氏伤寒学派  胡希恕  三部六病学说    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  三定原则  定证定方定疗效 
描述:。他们的不同点:胡老认为六经的实质是六证,而刘老认为六经的实质是六病。胡老认为《伤寒杂病论》存在着病一
爵滋与禁烟运动
作者:陈致宽  来源:北京燕山出版社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爵滋(1793-1853年)字树斋,江西宜黄人,道光三年 (1823年)进士。他长期服官京师,历任监察御史,兵科给事中,工科给事中,鸦片战争前夕任鸿胪寺卿,1839年后又升任礼部右侍郎、刑部右
略论爵滋对传统经济制度的改革主张
作者:梁琦秋  来源:新疆教育出版社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鸦片战争前,随着封建社会各阶级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导致清王朝的财政也是问题成堆,其中最突出积弊是漕运、河政、银库收捐、仓储等项。围绕这些问题,爵滋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改革主张。
对南宋“舒同”、“舒”铁钱的几点考证
作者:邓金瓯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今年春,滁县地区《金融志》主编吴常熊先生寄来五张南宋铁钱拓片,其中南宋"乾道元宝"两张:背文一为穿左穿下月纹;一为穿下。"淳熙元宝"三张:背文一为穿上,穿下九;一为穿上舒,穿下同;一为穿上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