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曾巩对宋诗的贡献
作者:刘妍妍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曾巩  曾巩  北宋诗歌  北宋诗歌  创作观  创作观  文学思想  文学思想  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 
描述:对曾诗褒贬不一,直到钱锺书先生才对这一历史公案做了总结,称:“一场笔墨官司直打到清朝,看来判他(曾巩)胜诉的批评家居多数。”阐述了曾诗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原因,从文本来看,曾诗有四百多首,内容丰富,代表了宋朝的诗歌成就。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曾巩诗歌创作观的形成。重点论述了曾巩的文学修养和儒学渊源、师承关系、曾巩诗歌和散文创作的区别。曾巩的文学思想是以变革时期的社会文化性格为背景,以个人的儒学修养为基础,在前辈师友古文家的影响下形成的。这些方面决定了曾巩诗歌的创作方向和创作内容。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曾巩的写景抒情诗的风格。曾巩前期的一些写景诗浪漫奔放,到齐州以后很多写景诗深情婉约。就体裁而言,曾巩的写景诗中写的最好的是七言绝句,以最经济的手段表现完美的意境。这些诗歌流畅而不柔靡,清新而且自然。这对于扫除西昆体的弊病,提倡纯朴自然的宋诗风格,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四部分主要探讨文学家的风格往往不是单一的,曾巩也不例外,除了山水景物诗,曾巩反映现实的诗歌创作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现实,也体现了作者创作的苦心孤诣。一方面曾巩的诗歌表现了对民生的关注和同情,另一方面是抨击时弊、议论国事的现实之作,体现了曾诗“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曾诗所表现的内容同“西昆体”的空泛浮艳比起来,是一种根本性的进步,从创作实践上有力地支持了欧阳修所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为宋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有清新明朗的风格。 第五部分主要探讨了曾巩的咏史、咏物诗。曾巩的史学意识深刻地影响着他的经世观,在曾巩的经世观中,包涵着他强烈的史学鉴戒意识,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内敛式的内在精神超越的追求。他的很多咏史诗反映了他对时事和政治的看法,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的咏史诗,或借古讽今,曲折的反映社会现实;或托物言志,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第六部分曾巩的酬和诗数量很多,表现出对老师的尊重与仰慕,对友情的珍重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说理透彻,情意绵长。 第七部分主要从五个方面阐释了曾诗对宋诗的贡献。曾巩的诗歌创作有利的配合了当时的诗文革新运动,以流畅、平正、朴素的艺术风格,以散文化的语言,朴实的议论,严谨的铺陈手法的运用,丰富了宋诗的价值与内涵。曾巩上继欧阳修,下启苏轼、黄庭坚,对欧阳修等所致力的宋调开创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他和王安石等同时代人一起通过诗歌创作对苏、黄的宋诗高峰期的到来做了积极的准备。 本文之所以从对曾诗的争议出发,阐释曾巩的创作观、诗歌内容及风格、艺术成就,意在探讨曾诗在宋诗中的文学地位以及对宋诗风格的形成做出的贡献,从而还曾巩诗歌一个公允的评价。
刘绍三部六病学说思想研究
作者:李建妮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伤寒论》  刘绍  三部六病学说  辨证论治  协调疗法 
描述:的辨证思维框架。进一步了解学习历代医家对《伤寒论》的研究成果。 3.进一步学习研究中医的特色——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的治则治法等。 4.学习有关三部六病学说涉及的哲学问题,如周易的‚三才之道
从互性理论谈《牡丹亭》中互符号的翻译
作者:林雪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研究  翻译研究  符号  符号  文本  文本 
描述:的关系以及阐释文本的内涵。 英国学者哈蒂姆与梅森将互性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为翻译研 究提供了新方法,打开新视野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本论文为探索性研究,借助于互性理论中对符号这一术语的 界定并以此
王安石记体研究
作者:姚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记体  创作分期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传承  价值 
描述:法,从总体上把握王安石记体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记体对前人记体的开拓创新之表现,明确其在记体发展史上的地位。
王安石政論研究
作者:郭春輝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踵開拓;另一方面,則是希望藉由其政論,能凸顯他的散文特色,並確認王安石在「唐宋八大家」的歷史定位。筆者以《王荊公文集箋注》為研究材料,從中篩選一百一十篇政論來探討。首先,考察當時的社會情勢及時代
曾巩记体研究
作者:张超旭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曾巩  记体  内容特点  艺术风貌 
描述:面一派欣欣向荣,但国家内部积贫积弱的矛盾日益明显。曾巩的记体广泛地反映北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民生疾苦、水利建设、学校教育等等。他的散文体现了中国古代士大夫深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文拟分作六个
曾巩记体风格论
作者:李美娜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曾巩  曾巩  散文  散文  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  政治理想  政治理想  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 
描述:的发展概况作了一个大致的梳理,接着对记体的内容、题材及其特点作了定义,然后对记体在北宋发展的深层原因进行了必要的探讨。按照目前学术界多数人的观点,记体在唐代元结笔下才具有了完整的文体意义,入宋
性与翻译:从互性视角评析《牡丹亭》两个英译本
作者:李粟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  翻译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译本的研究现状,接着从互性这一概念的理论来源着手,着重介绍了有关“互性”的不同定义,并基于Norman Fairclough对“互性”的分类提出笔者自己关于互性的定义和分类的观点,将互
从互性角度谈异化翻译策略
作者:王巧宁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化    能力  《牡丹亭》 
描述:翻译策略的应用选择之中,重点讨论互性与异化翻译策略固有的紧密联系。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作者将汪榕培的《牡丹亭》英译本作为研究个案,分析了在该译本中译者翻译技巧的具体运用,总结归纳了其翻译策略上
性与汪榕培《牡丹亭》的典故英译
作者:李学欣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性与汪榕培《牡丹亭》的典故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