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陆九渊道德思想的研究
作者:彭艳梅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道德   
描述:道德原则、道德教化、道德修养、道德境界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陆九渊以“心即理”的本体论和“人性本善”的善恶论做为道德依据,支撑着他“尊德性”为首的道德教化论和“发明本心”的道德修养论。道德修养的最终
有情人不在天涯--《西厢记》与《牡丹亭》
作者:徐瑛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性  伦理  道德 
描述:有情人不在天涯--《西厢记》与《牡丹亭》
吴与弼哲学思想研究
作者:廖增辉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与弼  理学  修养  道德 
描述:部分主要介绍吴与弼的理学的产生,包括理论渊源及时代背景。第三部分从本体与工夫的角度对吴与弼的理学进行梳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第四部分讲吴与弼为学目的;践履道德从而成为圣贤。第五部分对吴与弼的理学作总体评析。
朱陆哲学比较研究
作者:彭永捷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朱陆之辩  道德  伦理 
描述: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绪论 宋明理学的一条主线 朱熹和陆象山都是南宋时代的大儒,他们分别是理学中道学与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而道学和心学又成为宋代理学以及整个元、明、清哲学中最主要和最有影响的哲学学... >> 详细
王安石与北宋道德性命学
作者:徐丽丽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很少为人注意。本文则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地探索,并且在整体思路上采用一种新的尝试,即以古人政治、道德、哲学浑然一体的思想状态为出发点,着重将道德性命学理论的理解,与北宋士人所处的现实困境相联系
从传统到“青春”:昆曲《牡丹亭》传播现象分析
作者:梅不寒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青春版  牡丹亭  传播 
描述:世的《牡丹亭》,是如何从舞台走向大众媒体、从中国走向海外的。这一部分不仅探讨近现代《牡丹亭》舞台传播与媒体传播现象,亦论及并回顾了其海外跨文化传播历程,并引发关于“青春版《牡丹亭》现象”的初步思考
顺应论视角下《牡丹亭》英译之创造性叛逆现象研究
作者:郑丹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造性叛逆  顺应论  《牡丹亭》翻译  忠实 
描述:以此来使读者更加准确地理解翻译中存在的一些客观现象并对翻译标准有一些新的理解。此外,它使我们更加关注译者的主体创造性,承认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所做的成果和贡献。此论文试图从顺应论角度对我国古典戏剧奇葩
昆曲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白先勇现象”研究
作者:翚丽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白先勇  青春版《牡丹亭》  新版《玉簪记》  昆曲  文化产业 
描述:新美学”,和谐地处理好昆曲保护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成功地宣传和传播了我国昆曲,为我国昆曲艺术重新赢得了无数观众的认可,给我国当今昆曲保护工作提供了较多可借鉴的宝贵经验。为寻求可借鉴之处,笔者就这两部昆曲的制作、传承和创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同时深入研究白先勇团队采取的昆曲宣传和保护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并探究和论述了白先勇提出的“昆曲新美学”之昆曲创新和保护理念对我国当今昆曲生存和发展的借鉴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出质”现象研究:兼论“信”观念的演变
作者:王倩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周礼  社会结构变动  社会观念 
描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结构变动,传统的“周礼”约束力锐减。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邦交活动却格外频繁。而建立各类邦交活动,“信”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在“周礼”失去影响的情况下,“出质”作为“结信”的一种形式,在春秋战国社会广泛出现。换言之,“出质”是
吳澄《道德真經註》研究 ──兼論理學與老學的交涉
作者:劉怡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代  吳澄  道德真經註  理學  老學  儒道會通 
描述:著名的理學家,在元代學術史上與許衡並稱為元代兩大儒宗,素有「南吳北許」的美譽,其《道德真經註》在時代思潮的籠罩之下,帶有濃厚的理學色彩,具體地反映出理學對老學發展的深刻影響,同時也呈現出中國思想史上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