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落暮开空自许 竟无人解知心苦
-
作者:王慧刚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晏几道 苦情词 苦情表现 苦情层次 苦情营造
-
描述:究的对象,并把题目定为“晏几道苦情词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对其词作的分析研究,对这位“古之伤心人”(冯煦语)有比较深刻的了解。
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章本着“知人论世”的写法,对其写作悲苦词篇的心理形成作了简单的分析,知道他的苦情词篇并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和其身世遭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第二、三、四章分别从苦情词的表现、苦情词的情感层次和苦情词的营造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运用统计、比较的方法,尽量做到有理、有据、论证严密。最后本文认为,晏几道之所以写出一篇篇凄苦悲凉、婉转幽怨的小词,首先是他坎坷的身世使然,再受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以悲为美”的传统的影响,最终形成自身独特的词体风格,另外,由于文学对人的内心有“补偿”作用,它可以寄托作者的理想和愿望,所以,在晏几道创作这些词篇的时候,他忧郁的内心气质反而得到了短暂的释放和渲泄,这可能就是他更深层的写作心理。
-
晚清瑞安孙氏家学研究:从一个解度观照晚清“经世”之学
-
作者:兰秋阳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永嘉学派 晚清瑞安 孙氏家学 《周礼》 经世致用
-
描述:会巨变相互激荡中形成的孙氏家学,主要有礼学和方志学两个方面的内容。孙氏礼学以《周礼》为对象,方志学的研究重心在于以永嘉学术为主的温州地方志。孙氏家族的治学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治学门径是文字学、校勘学等考证方法,治学归旨是求“经世致用”。总的来看,孙氏家族治学立足于汉学考证,又汲取宋学大义,呈现汉宋兼采的特色,这既是永嘉学派流风所致,也显示了嘉道以降学术思想界调和汉宋的新动向,它表明嘉道以降纯汉学已退居次席,晚清学风也随之大变。 “经世致用”的需要凸显了学术的实用价值,推动晚清学者重新认识古学系统,同时也彰显了先秦诸子及西学的社会价值,孙诒让的《周礼政要》与《墨子间诂》是清末学术思想界这一变化的缩影。《周礼政要》大量引述了英、俄等国的近代资料,对清末内政提出了系统改革设计。晚清经学家通过汲取西学,转化经学资源,构建新的理论,表明传统“经世”之学适应时代潮流发生了重要变化,这推动了儒学形态的近代化与传统学术的转型。孙诒让治《墨子》意在对墨子用心笃厚、振世救敝的大义的推祟。清未经学家的思想多有差异,重视子学的经世价值则具有一致性。对诸子义理的推祟,反映了经学家在经学传统与现实需要的断层中寻求弥合的圆通之术。 由于对“经世”层面的凸显,清末学术重心呈现多元化趋势,士人治学从独尊儒经到多元并存,这是史所未见的学术格局大变。学术格局的多元化是传统学术转型的基本前提之一,汲取西学方法和观念则是改造、转化传统学术的必经之路。 晚清学术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国近代文化的产生,并非完全由西学东渐所驱动,而是有其自身内在的渊源端绪,这就是“经世致用”。“经世”成为晚清学术发展的基本目标,从而也成为中国文化在近代推陈出新的内在动因。
-
朝落暮开空自许 竟无人解知心苦:晏几道苦情词研究
-
作者:王慧刚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晏几道 苦情词 苦情表现 苦情层次 苦情营造 北宋文学
-
描述:本文选择晏几道词做为研究的对象,并把题目定为"晏几道苦情词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对其词作的分析研究,对这位"古之伤心人"(冯煦语)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章本着"知人论世"的写法,对其写作悲苦词篇的心理形成作了简单的分析,知道他的苦情词篇并不是无病?
-
阮刻本《周礼注疏》校读札记
-
作者:常相波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注疏》 阮刻本 文渊阁四库本
-
描述:阮刻本《周礼注疏》校读札记
-
比较朱熹与陆九渊读书法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
作者:陈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读书法 语文教育
-
描述:辩论批判、循序渐进、熟读精思、笃实践履的学习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两位教育家的观点有异也有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显示了两者观点的可借鉴处与局限性。本文旨在讨论朱熹与陆九渊的读书法对于当今中学
-
周亮工《读画录》及其画事研究
-
作者:郭奕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亮工 《读画录》 画评
-
描述:为鉴藏家、画评家的周亮工的完整形象,并总结出周亮工的画评特点与审美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