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159)
期刊文章
(122)
学位论文
(7)
会议论文
(6)
图书
(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77)
地方文献
(6)
宗教集要
(5)
文化溯源
(4)
红色文化
(2)
地方风物
(1)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
(115)
2011
(18)
2010
(39)
2009
(13)
2008
(11)
2007
(8)
2006
(9)
2003
(7)
2002
(2)
1998
(2)
按来源分组
抚州师专学报
(3)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
江西高校出版社
(1)
阳明学刊
(1)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
周易研究
(1)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中国文哲研究通讯
(1)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1)
相关搜索词
生平家世
天命之性
仁者寿
中和
内容
太湖县
罗汝芳
赤子之心
祖裔
仁
南城县
孝弟慈
儒学思想
《周易》
哲学思想
天一阁
复
书院教师
人本主义
明中后期
身本
“自然书写”
圣贤精神
临川
大地主
史话
大读者
故乡
新诗
首页
>
根据【检索词:羅汝芳】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罗
汝
芳
仁学思想研究
作者:
朱洁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
汝
芳
仁
求仁
描述:
体的展开过程,仁学思想所体现的境界是“万物一体”。罗
汝
芳
“求仁”的途径是以“一切放下”、“戒慎恐惧”、“当下反求”的无工夫为工夫为特色。泰州学派原本是儒家学派,罗
汝
芳
认同孔孟以孔孟仁学思想为宗旨
泰州学派罗
汝
芳
思想研究
作者:
谢旭彤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泰州学派
良知
赤子之心
破光景
仁
描述:
顺适当下。借破斥“光景”,罗
汝
芳
开出了无执的、活泼泼的精神境界。罗
汝
芳
认为,《大学》、《中庸》的精义全从《周易》生生一语变化而来。因之,他以《易传》的生生不息观念来解释《大学》。在他看来,生命
罗
汝
芳
的社会思想与实践:以《罗
汝
芳
集》为中心
作者:
晏春莲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
汝
芳
罗
汝
芳
社会思想
社会思想
孩提之心
孩提之心
同天
同天
乡约
乡约
族会
族会
描述:
、正文。(一)罗
汝
芳
的社会思想理念。提出罗
汝
芳
理想社会的道德源泉是孩提之心这一道德自我;社会关系的规范是孝弟慈;理想社会的模式是仁而万物一体,在该模式中对人的要求是“行仁义”和“同天”,以实现人与物
见心与践心—罗
汝
芳
哲学思想研究
作者:
王振华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
汝
芳
赤子之心
孝悌慈
打破光景
修正
描述:
的内在要求;本心的呈现既落实在“孝悌慈”等道德实践之中,又逻辑地包含体用贯通、身心合一、复以自知等理论内容;在此理论基础上,罗
汝
芳
展开了对“现成良知”的修正和对效验光景的破除。阳明身后,学者对“良知
明中后期儒学平民化进程中书院教师角色研究:以明儒罗
汝
芳
为例
作者:
黄漫远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中后期
书院教师
教师角色
儒学平民化
描述:
对象和方法。第二部分叙述了明中后期儒学平民化进程的发展脉络,并对比了明初和明中后期书院教师在角色扮演上存在的不同,认为由于儒学平民化的纵深发展,使得书院教师在积极思考角色的变化。第三部分介绍了罗
汝
芳
身本与情本--以问题为中心的王艮罗
汝
芳
哲学思想研究
作者:
余红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本
情本
百姓日用
气
描述:
在世生活的人间关怀传统,以及在理学内部的相关争议问题,并对陆王学说中的“心”以及“心即理”命题按王艮的理解做出解说;第二章的内容,是对王艮、罗
汝
芳
“以一身体万物”、“身心宇宙浑融贯通”等思想做出分析
晚清古文研究——以陈用光、梅曾亮、曾国藩、吴
汝
纶四大古文圈
作者:
柳春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晚清古文
桐城派
声音现象
曾国藩
古文教育
描述:
和吴
汝
纶四大古文圈子为中心,考察它们的形成过程,分析古文圈子内部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认为晚清古文进程也是桐城派古文从江南传播到全国、由兴盛走向衰亡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它与不同地域文化有冲突,也有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