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666)
期刊文章(441)
学位论文(16)
会议论文(9)
图书(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090)
地方文献 (22)
宗教集要 (16)
非遗保护 (7)
地方风物 (5)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359)
2012(157)
2011(248)
2009(430)
2005(54)
2004(25)
1999(11)
1997(12)
1984(1)
1982(6)
按来源分组
其它(28)
棋艺(象棋)(3)
语文月刊(3)
美文(下半月)(1)
中华文化画报(1)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
民族艺术研究(1)
美术杂志(1)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标准与质量(1)
清初揭暄对宇宙论的会通
作者:陈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揭暄  揭暄     
描述:对传统宇宙论产生了巨大冲击。本文所关注的是在中西学碰撞过程中,以揭暄为代表的遗民学者在重构宇宙论所作的具体工作、中西学在其论说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理论在中国宇宙论发展史中的意义。 明清鼎革,导致大量遗民学者以避乱为机缘,结社为学。作为其中一员,揭暄亦选择筑庐隐居,游学于赣闽一带的学社,结交方以智父子、易堂九子、游艺以及程山学派核心人物等众多名士。揭暄热衷实学,在青年时期已著成天文学书籍《昊书》及军事理论《兵经》和《战书》。活跃于赣闽学术圈的经历,令揭暄接触到大量西方天文学书籍,在西书和相交士人天文学观点的启发下,揭暄将《昊书》进一步进行改造,撰成会通传统与西方宇宙论说的著作《璇玑遗述》。 本论文从五方面开展具体研究:介绍并分析中国传统宇宙论、早期传入中国的西方宇宙论说的情况和主要观点,以及西学在揭暄游学地区的传播和影响;考证揭暄及其家人生平、揭暄各类论著的内容及存世情况;针对《璇玑遗述》的各版本进行细致分析和对比,并比较《昊书》与《璇玑遗述》在表述结构上存在的较大差异,分章缕析《璇玑遗述》的具体知识内容并总结其在宇宙的构成和结构、星体运行、“气”与二行、历理方面的核心观点;分析揭暄宇宙论的中、西方天文学的具体知识来源;探讨揭暄宇宙论对知识的结构和内容的重构以及其对同时代和后世天文学家产生的影响。 研究表明:揭暄的天文学观点是多源的,其老师方以智对其学术观点的具体影响并非如以往观点认为的那样深刻,实际上,与揭暄同时代的游艺、方中通、邱维屏的天文学观点、中国传统的宇宙论、西方传入的早期宇宙论均对《璇玑遗述》形成产生过塑造作用。就知识内容而言,揭暄对宇宙的物质存在和生成过程的说明基本上是以中国传统“气”论进行解释;对于宇宙的基本模型(除金星与水星绕日旋转外)、行星排布、星体的圆形观念、行星的属性等问题的阐释,均接受了西学的说法。总的来看,揭暄的宇宙论是在会通中、西知识基础上重构而成的一个既有别于传统又有别于西法的自洽宇宙论说。 揭宣研究宇宙论的意图是希望由“质测”走向“通几”,他对中学与西学的选择具有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其天文学理论既继承了中国传统又接受了大量西方“质测”知识和部分“通几”结论,表明他对西学持有较为开放的态度。揭暄宇宙论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与经验世界紧密联系,其说理方式多是“类比+设喻+经验”,显然未受传入的西方逻辑推理方式影响,可见西学为揭暄提供的仅是具体的知识内容。揭暄未能站在“西学东渐”的最前沿,因此西学在揭暄那里已是“二次传播”,揭暄的工作属于“再会通”,其会通的产物显然具有两种文化“混血儿”的特点。 遗民学者构成了一个特殊的学术群体,相对有限的交往圈和先天的对外族的排斥,导致其文化开放态度的局限性,遗民身份在揭暄的学术表达上也有一定体现。不过,就揭暄会通中、西天文学以重构宇宙论的个案来看,西学以其合理性对遗民学者显然已能够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由此更可反衬出明清时期西学影响之深刻。明清时期“西学东渐”对鸦片战争后的“西学东渐”第二次浪潮应起到了一定的科学启蒙作用。
玘与茶陵派
作者:闫建利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茶陵派  交游  思想  文学观念  文学创作 
描述:其诗在师法李东阳的同时,又另辟了一种甚似韩愈的奇崛风格,为茶陵诗派注入了新的活力;其文多发新论,视角独特,代表了茶陵派散文的别样风貌。本文通过对玘家世生平、经历、交游、著述等基本问题进行考察
艾南英《傭子集》研究
作者:殷金明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艾南英  傭子集》  版本  八股文理论  内容及风格 
描述:出《傭子集》在后世湮没不闻的原因。通过以上研究,我们一方面对艾南英其人其文有了更为客观细致的认识,另一方面对明末时文也有了更为深入全面的了解。
汝芳仁学思想研究
作者:朱洁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汝芳    求仁 
描述:体的展开过程,仁学思想所体现的境界是“万物一体”。汝芳“求仁”的途径是以“一切放下”、“戒慎恐惧”、“当下反求”的无工夫为工夫为特色。泰州学派原本是儒家学派,汝芳认同孔孟以孔孟仁学思想为宗旨
泰州学派汝芳思想研究
作者:谢旭彤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泰州学派  良知  赤子之心  破光景   
描述:顺适当下。借破斥“光景”,汝芳开出了无执的、活泼泼的精神境界。汝芳认为,《大学》、《中庸》的精义全从《周易》生生一语变化而来。因之,他以《易传》的生生不息观念来解释《大学》。在他看来,生命
汝芳的社会思想与实践:以《汝芳集》为中心
作者:晏春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汝芳  汝芳  社会思想  社会思想  孩提之心  孩提之心      乡约  乡约  族会  族会 
描述:、正文。(一)汝芳的社会思想理念。提出汝芳理想社会的道德源泉是孩提之心这一道德自我;社会关系的规范是孝弟慈;理想社会的模式是仁而万物一体,在该模式中对人的要求是“行仁义”和“同”,以实现人与物
虞集《姚福神道碑》及其书法研究
作者:柴秀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代  虞集  奎章阁  书法史观  艺术风格 
描述:思潮,力推魏晋古法的一名重要书家。其清劲雅正的书法风格突出于元中期书坛,是元中期奎章阁书家的重要代表。后人称其书“篆、隶得汉人笔意,行、楷直抵晋唐”,“古隶为当代第一”。然世人对《姚福神道碑》及虞
《周礼》中的圜丘祀礼研究
作者:朱琨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代  周礼  圜丘祀  天神崇拜 
描述:丘祀礼进行全面系统地考察。本论文主要分为六部分,分别论述圜丘祀礼的背景,所用饮食器及食物,所用璧圭、乐器与服冕,前期准备工作,祀的具体仪式与过程,以及其中所体现的周人天神信仰等问题。一、《周礼
见心与践心—汝芳哲学思想研究
作者:王振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汝芳  赤子之心  孝悌慈  打破光景  修正 
描述:的内在要求;本心的呈现既落实在“孝悌慈”等道德实践之中,又逻辑地包含体用贯通、身心合一、复以自知等理论内容;在此理论基础上,汝芳展开了对“现成良知”的修正和对效验光景的破除。阳明身后,学者对“良知
明中后期儒学平民化进程中书院教师角色研究:以明儒汝芳为例
作者:黄漫远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中后期  书院教师  教师角色  儒学平民化 
描述:对象和方法。第二部分叙述了明中后期儒学平民化进程的发展脉络,并对比了明初和明中后期书院教师在角色扮演上存在的不同,认为由于儒学平民化的纵深发展,使得书院教师在积极思考角色的变化。第三部分介绍了汝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