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陆九渊心学思想探微:以朱陆交往为线索
作者:丁国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朱熹  交往  本心   
描述:之会,陆九渊与朱熹首次相识,彼此间切磋学问,陆氏之和诗直贯孟子之真生命,表达其“本心”思想以及直契本心之易简工夫;通过解“九卦序”更是提出了一条“使君子身修而天下治”的“易”学工夫进路:履、谦、复——恒、损、益、困——井、巽,在本心从呈现到扩充再到成己成物的过程中,君子以达身修之效,进而建平治天下之功。 南康之会,象山以“辨志”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以明自身学术为儒门正宗,同时辨明求道之方向,肃清学者之私欲,尽显心学入门之要;论及为学之病,陆九渊认为当时求学者之观点皆不能见道,皆是虚见虚说,而且这些虚说虚见对学者求道没有任何的帮助,甚至可能成为学者求道路上的阻碍,荧惑学者,故力辟之,以期学者能迷途知返,直契本心;在此期间与朱子讨论告子相关思想时,象山以为告子是孔门别派,其最终的途径虽能通向圣人之域,但是这种由外而内的方式却显得极为不自然。他赞扬告子的行为引起了朱子的极大不满。并在“义外”问题上和朱子再起分歧,在陆九渊看来,“义”是一种道德情感,它应该是由人内心自然生发而形成,任何外在因素的介入都在破坏“义”的内在性,虽然人的行为会符合道德规范,但是符合“义”的要求并不意味着它就是“义”,以致于朱子斥其为告子。 书信是陆九渊与朱熹交往中十分重要的媒介,这些信件承载这两人的思想以及思想的碰撞。他们通过书信相互切磋学问、慰问对方的境况、讨论政治问题(如陆九渊的轮对奏劄)以及进行“无极太极之辨”,二人各抒己见,表明自己的思想。 概而言之,在一次次的交流中,陆九渊宣传心学思想,同时为自己正名——儒家正宗。他一方面表达其本心功夫论符合“道”,另一方面对朱熹的“道问学”进路进行抨击以彰显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