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26)
报纸(36)
图书(7)
学位论文(5)
会议论文(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06)
地方文献 (61)
地方风物 (9)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26)
2013(12)
2011(16)
2004(9)
2001(11)
1999(8)
1997(5)
1990(11)
1980(2)
1927(1)
按来源分组
中国戏剧(4)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
沧州日报(1)
商务印书馆(1)
历史研究(1)
党政干部论坛(1)
老年人(1)
柴达木日报(1)
歌曲(1)
吴炳与《粲花斋五种》研究
作者:陈淑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炳  《粲花斋五种  思想价值  创作特色 
描述:汤显祖的“至情论”,以汤显祖为师。同时他还赞同沈璟在韵律方面的主张,他的戏要求通俗协律。在集两家之长的基础上,吴炳的剧作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体现了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第二章介绍文本《粲花斋五种
吴炳《粲花斋五种》考论
作者:刘佳莹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炳  吴炳  传奇  传奇  粲花斋  粲花斋  情邮说  情邮说 
描述:系统的审视研读,对其学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予以客观分析论证。从而对吴炳在晚明戏曲史上的地位做出公正的评价。本文拟分为五章,引言部分整理前人研究吴炳的成果,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第一章主要论述晚
吴炳《粲花斋五种》研究
作者:车泫定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曲  粲花斋五种 
描述:在晚明剧坛上,“阳沈之争”引起了许多戏曲家折衷两家长处的趋向,其中吴炳在实际创作上被认为是这类代表的作家之一。作为临川派的作家,他也看重调声协律的问题,因此他的《粲花齐五种》对清初戏曲家影响较大。尽管吴炳的剧作在艺术形式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未能引起戏曲评... >> 详细
同调的田园牧歌:汪曾祺与刘绍棠小说创作比较
作者:朱妍妍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汪曾祺  刘绍棠  田园乡土小说  比较研究 
描述:风土民情的描写,讴歌乡下人民健康纯美的人性,以一曲曲纯净优美的田园牧歌为躁动不安的中国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新自然的气息。虽然同为田园牧歌式乡土小说,两人的作品仍存在着许多异同。本文便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二人的小说创作进行比较研究,并期待从不同方面探讨影响二人创作风格形成的因素。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引言部分对乡土小说及田园牧歌式乡土小说的发展脉络做了简单的梳理,引出本文所要比较研究的两位作家——汪曾祺与刘绍棠,进而引出本文的研究思路。正文部分由三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从题材选择、思想主题、人物形象三个角度对汪、刘二人相同的创作取向进行比较分析。共有三小节:第一节,相同的题材选择;第二节,共同的思想主题——爱与美;第三节,相似的人物形象类型。第二章: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对二人作品的不同之处进行具体阐述。共有两小节:第一节,不同的文化传承,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影响两人作品的两种不同文化风格——吴越文化与燕赵文化;第二节,不同文化的表现形态,以文本细读为研究方法,对二人小说中人物精神气质与小说中“水”之意象以及小说语言风格的相同与不同进行具体的比较研究。第三章:探讨两位作家的人生经历,分析影响两人创作风格的因素。共有三小节:第一节,成长环境——“士大夫”与“农民的儿子”;第二节,生活经历——磨难之后的豁达、感恩;第三节,学习经历——京派与“荷花淀派”。结语:总结全文,对汪曾祺与刘绍棠二人的小说创作进行价值评判,肯定他们在中国乡土文学中的成就与贡献,同时也对他们在创作上的局限进行反思。
汤显祖戏剧中诗歌语言“”的文体选择—《牡丹亭》三个英译本
作者:房春红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戏剧  诗歌语言  文体选择  牡丹亭  英译本 
描述:汤显祖戏剧中诗歌语言“”的文体选择—《牡丹亭》三个英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