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与《红楼梦》的两种关怀:「情」与「女性」
-
作者:王月华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关怀 情 女性 牡丹亭 红楼梦
-
描述:紅樓夢》,其文本的最大意義在哪裡?第三、應當如何評比《牡丹亭》與《紅樓夢》二者文本精神之間的承續與轉化?在學術上,本文一方面延續筆者「清代紅樓夢繡像研究」(1992),該書處理《紅樓夢》小說繡像在清代流傳之審美觀,另一方面結合筆者近年在中國性別研究上關注的心得;職是,本文擬就明清兩部最重要之「言情」經典:一是十七世紀的明代萬曆《牡丹亭》,一是十八世紀的清代乾隆《紅樓夢》,深化其對「情」與「女性」的關懷,從而抉發明清時期即與現代生命價值相合的遙音,以突顯文本之人文意義,且以「關懷」命題,希望指明文本的意義所在,在人際頻繁卻關懷淡薄的現代生態中提供一點思考。本文研究文本,嘗試將文本與性別、關懷倫理學作某種程度的學科整合,用以擴大文本解讀的更多義的可能性,延伸豐富而共存的意義;特別針對男性筆下的女性形象的剖析。先個別分析《牡丹亭》、《紅樓夢》「情」書寫與「女性」書寫的層次,再比較二者在「情」書寫與「女性」書寫,並及活動空間的對照與承續。二者以「情」命書,如杜麗娘之情、賈寶玉之情各自承載了作家的經歷與身份、代言的成份與層次,杜麗娘與柳夢梅之情、賈寶玉與林黛玉之情的背景、結局與運作過程,杜麗娘、林黛玉等女性的經驗與活動、空間與才藝,文本尊重或弘揚女性的意識。杜麗娘、柳夢梅、賈寶玉、林黛玉等敘述故事之角色為《牡丹亭》與《紅樓夢》作家代言,而成為文本中的「理想情人」。而「佳人」典型是作家以女性角色之「理想女性」,對杜麗娘、林黛玉一類女性,文本塑造其理想性的同時,女性的長期性別困境也被書寫出來,成為文本中相當重要的敘述。再者,過去研究明清女性處境與形象的,多認為男性文本往往流於「父權宰制」,立場偏頗。然而相對於女性文本,男性文本猶有可開發之處;並且,明清時期對女性發出友善的不乏男性意見,這些男性巧合地與「尊情觀」的作家多有重疊。意識往往早於實踐,學者指出早在十八世紀西方女權主義興盛之前,中國在十六、十七世紀明清時期即有女性意識之萌動,既啟蒙了新的婦女思想,並且為近代引入西進的女性思想準備了思想基礎。是以文分五章。第一章:揭明研究動機、範圍、方法與題旨,特別從「情」與「女性」的歷來討論說明作家「關懷」的心理基礎,包含「情」、「女性」在中國思想長期討論或型塑,如儒學或政教、政策對於「情」與「女性」書寫的影響,晚明「情」與「女性」書寫的思想背景,「情」的正面看法,與「女性」的制約、反應、表現。第二章:討論《牡丹亭》的「情」與「女性」之書寫與關懷,包含湯顯祖際遇與其「為情作使」之生命志願的轉向與貞定,《牡丹亭》「情」主題之內涵與層次,杜麗娘與柳夢梅「情真」之歷程與美學意義。第三章:討論《紅樓夢》的「情」與「女性」之書寫與關懷,包含文本中作家曹雪芹「大旨談情」的訴求,《紅樓夢》「情」主題之內涵與層次;賈寶玉、林黛玉「情盟」歷程與美學意義;林黛玉、王熙鳳、賈探春等女性才藝之意義。第四章:比較二部文本,包含文本繼承,「情」與「女性」關懷意義與差異、轉化與對照,如「情」、「理想情人」,「理想女性」與女性空間轉變的意義。第五章:歸結《牡丹亭》與《紅樓夢》男性文本,其對自身與女性關懷之價值與在現代的意義。
-
吴炳与他的戏曲
-
作者:武文玉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 古典戏曲
-
描述:吴炳与他的戏曲
-
论汤显祖之'梦剧'
-
作者:王建平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中国 中国 文学史 文学史 戏剧创作 戏剧创作 梦文学 梦文学 文艺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
-
描述:该文主要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立足于"梦文学"这一尚等开拓的研究领域,多方面探讨了汤显祖在戏剧创作中运用"梦幻"的原因,进而联系汤显祖"梦剧"的创作蓝本以及明代社会现实,深入分析了汤显祖"梦剧"在梦幻人物形象的塑造、梦幻内容的描写等方面的新颖性、深刻性.针对人?
-
陈自明对“世界音乐”在中国传播的贡献
-
作者:郑佳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陈自明 “世界音乐” 多元文化 传播 贡献
-
描述:。本文把陈自明的艺术生平、学术研究、社会活动等主要侧面置于“世界音乐”发展的大背景上进行研究,旨在客观评价他对“世界音乐”在中国传播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
胡应麟与中国学术史研究
-
作者:王嘉川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学术史 史学史 辨伪学 目录学 胡应麟
-
描述:胡应麟与中国学术史研究
-
王安石变法与传统中国的近代转型
-
作者:陈伟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近代化 近代化 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 宗族社会 宗族社会
-
描述:有关问题。
-
李觏礼论研究
-
作者:李国平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觏 礼 性情论 功利主义 法
-
描述:、刑、政与礼之间的的关系进行了论证;不仅坚持了要依礼行事、依礼行政,而且一反传统提出了“礼下庶人”、“人非利不生”等观点;不仅对当政者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也体现了他对平民百姓的人文关怀。本文希望通过对李
-
李瑞清年谱
-
作者:徐雯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瑞清 李瑞清 年谱 年谱
-
描述:冠道士装,自署“清道人”流寓上海,卖字为生,与同寓上海之晚清遗老交游往来。本文拟对其一生进行搜集、整理,取其言行之大节,师友之结契,际遇之坎坷,行踪之经历,编而入之,撰其年谱,以便我们一窥李瑞清其人
-
李清臣研究
-
作者:李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清臣 王安石变法 绍圣绍述 北宋文学
-
描述:理、同知太常礼院。王安石变法之初,深得参知政事韩绛赏识。熙宁三年(1070),韩绛出为陕西宣抚使,李清臣随其出任陕西路宣抚使司管勾机宜文字。次年,因受庆州(治今甘肃庆阳)兵变的牵连,贬为海州(旧治
-
李覯伦理思想研究
-
作者:焦秀萍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一于礼 义利双行 经世致用
-
描述:后,又一个文化思想高涨时期。当时,文化思想领域正值哲人辈出,一代豪士荟萃的时代。李觏也是当时我国文化界灿烂群星中的一颗,是我国北宋中期的一位博学多识,忧国忧民,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