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571)
期刊文章(682)
学位论文(13)
会议论文(10)
图书(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260)
地方文献 (12)
红色文化 (5)
地方风物 (4)
非遗保护 (2)
宗教集要 (1)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1(156)
2010(702)
2007(60)
2005(31)
2002(17)
1997(18)
1994(18)
1990(13)
1983(14)
1982(5)
按来源分组
其它(22)
解放军报(9)
黑龙江史志(5)
中国民族报(3)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地理)(2)
文史杂志(2)
社会科学研究资料(2)
档案(1)
黑龙江文物丛刊(1)
江西方志(1)
清末民初大变局中的李瑞清
作者:杨树明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清末民初  李瑞清  李瑞清  前清遗老  前清遗老 
描述:老来维护自己一生的清誉。 然而李瑞清不是一个冥顽不化的遗老,他对时局又有较清醒的认识,知道清朝已腐朽,灭亡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并对学生的革命行为表示同情。 李瑞清一生致力于教育,采用西方的教育体制,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中体西用”观念的彻底执行者,是新式师范的创立者,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教育家。易朝后李瑞清不与新朝合作,归上海鬻书。在这段时间,他的书名大振,成为金石书派的领袖人物。
李绂研究
作者:陈小辉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王学术  考据  方志  年谱  李绂 
描述:也自有其特色,他的考据体现了清代学术由经世之学向乾嘉考据学发展的趋势,他的方志以史为宗,对以后的方志学家章学诚等人不无启迪作用。另外,他爱才如命,奖掖后进,培养提拔了全祖望、桑调元、厉鹗、钱陈群、顾栋高
永年文献学思想研究
作者:赵欣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永年  版本  目录  古籍整理 
描述:献学思想不够系统的研究,拓展了对永年研究的空间。 本文首先在绪论中介绍了永年的生平和著述情况,并总结了学界关于永年文献学思想研究的现状。在文章的主体部分:首先,版本学思想主要表现在永年对古籍
油松和美国松无性繁殖技术研究
作者:张成高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油松  奥地利黑松  美国  扦插  嫁接  针叶水培 
描述:松树在我国森林资源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为实现松树造林树种的良种化,研究松树的无性繁殖技术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以油松、美国松和奥地利黑松为材料,就其嫩枝扦插、异砧嫁接,针叶束水培生根技术进行了研究
美国松引种区气候分析及生长评价研究
作者:张明霞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引种  美国  生长评价  气候因子 
描述:子(包括最热月均温。平均海拔;年降雨量;极端最高气温;年均风速)重要。湿度因子也是重要的权重因子。在植物引种驯化过程中,低温因子可能会成为美国松引种的限制因子。如果高温再加上干旱也将成为美国
吉林省松甸镇黑木耳生产成本收益研究
作者:王银龙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木耳  成本收益  影响因素  松甸镇 
描述:甸镇黑木耳的生产成本收益进行调查,以及对成本收益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希望能够促进松甸镇的经济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成本控制,提高收益,促进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美国松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的研究
作者:李科友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  成熟胚  细胞分裂素  诱导率 
描述:该项目通过对松的组织培养和微体快繁技术的研究,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以美国松成熟胚为外植体获得了再生小植株,初步探索了美国松微体快繁的有效途径,为其工厂化育苗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和理论基础
白皮松和美国松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研究
作者:李林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白皮松  美国  成熟胚  不定芽  不定根 
描述:白皮松和美国松组织培养和微体快繁研究表明,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以白皮松成熟胚为材料,诱导出大量不定芽;以美国松成熟胚为外植体获得了再生小植株,生根率提高到15%.初步探索出白皮松、美国松微体快繁
黄土高原引种美国松育苗造林试验研究
作者:周永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  黄土高原  引种  育苗  造林 
描述:本项研究经历10年,从美国相似气候区引进松种子20kg,在陕西黄土高原及秦岭北坡8个育苗点开展育苗试验,延安、麟游、陇县和周至营造松试验林40多公顷。通过试验研究,掌握了美国松苗木和幼树生长
松胶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红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松胶囊  室性心律失常  实验研究 
描述: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松胶囊能拮抗内源性儿茶酚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