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16)
期刊文章(127)
图书(1)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59)
地方文献 (38)
红色文化 (17)
才乡教育 (10)
宗教集要 (7)
地方风物 (6)
非遗保护 (4)
文化溯源 (4)
按年份分组
2014(147)
2013(41)
2012(69)
2009(38)
2008(50)
1993(7)
1992(4)
1991(5)
1990(4)
1987(8)
按来源分组
新三门(40)
商丘日报(25)
深圳特区报(18)
昆明日报(13)
四川日报(7)
迪庆日报(3)
温州晚报(3)
中国城市经济(2)
音响改装技术(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1)
略论先秦礼学的三次发展
作者:黄辉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先秦礼学  周礼  孔子礼学  荀子礼学 
描述:西周时期,周公对传统的礼进行了改造,赋予了“德”与“刑”的初步内容,开启了后世礼学向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发展的道路,但周礼本身还比较混沌;春秋时期经过孔子以仁释礼,礼学中开始充实道德的内容,为后世展现了道德的力量;在战国时期荀子则以法入礼,礼学中又充实了法律的内容,最终形成了“礼、仁、法”三者合一的格局。在这个过程中,周礼、孔子礼学思想与荀子礼学思想之间发展呈现着规范自身不断完善的内在要求,又与社会的不断发展相适应。此后,先秦礼学中“礼、仁、法”三者合一的治理模式基本上为历代所采用,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撇除历史的印迹,先秦礼学发展的精神及其对法律道德的认识对于我们当代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参考的价值。 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周公的第一次发展”,主要考察了周礼的社会特征、周公对礼的发展及其缺陷;第二章“孔子的第二次发展:以仁释礼”,主要从社会背景出发去考察孔子对周礼的发展、孔子“以仁释礼”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与缺陷;第三章“荀子的第三次发展:以法入礼”,主要从社会背景出发去考察荀子对礼的发展,“以法入礼”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第四章“先秦时期礼学发展的必然性”,主要考察先秦历史发展与礼规范发展的总体进程,并在此基础上观照两者的对应关系,得出“历史发展决定着礼学发展”的结论,最后从整体上把握先秦礼学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