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600)
报纸(2004)
学位论文(550)
图书(138)
会议论文(8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928)
地方文献 (158)
地方风物 (131)
非遗保护 (87)
才乡教育 (29)
宗教集要 (21)
文化溯源 (13)
红色文化 (10)
按年份分组
2012(680)
2011(701)
2008(276)
2006(201)
2004(119)
2002(145)
1999(77)
1990(53)
1987(48)
1984(42)
按来源分组
其它(676)
宋代文化研究(65)
抚州师专学报(49)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12)
河北学刊(11)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6)
现代法学杂志(3)
经济学家(2)
钟山(1)
经济想再研究
作者:李胜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经济思想  经济关系  社会关系  社会变革 
描述:部分,分经济伦理思想、农商关系思想和保富思想三个方面具体分析经济思想的内容和内容所表现的时代特征。觏的保富思想是其经济思想的核心,也是最能体现唐宋变革时代特征的部分。因此,觏的“保富论”是本文研究
伦理思想研究
作者:焦秀萍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一于礼  义利双行  经世致用 
描述:,进步的政论家和伦理学家。他的著作曾被誉为“皆从大处起议沦”的“医国之书”。 作为这一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兼容并蓄批判地扬弃诸子百家思想,特别是在荀子礼学思想的基础上,建构了其独具特色的礼学思想体系。这一
社会控制思想研究
作者:薛宁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礼治  德治  君臣  行为控制  刑法  财用 
描述:角度,运用社会控制的方法来分析对北宋中期社会问题的认识,以及解决的措施。本文介绍了北宋经济、文化、政治、法律等几个方面出现的问题。在文献方面,本文以以《觏集》为主,并参考其他文献来分析、探索
觏、叶适经济思想中几个问题的比较研究
作者:陈士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觏、叶适经济思想中几个问题的比较研究
《玉海》实录问题研究
作者:刘圆圆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应麟  《玉海》  实录  研究 
描述:玉海·艺文》实录类的总体概况以及《玉海》引用唐宋实录的基本情况和《玉海》所存唐宋实录的史料价值以及不足等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对《玉海》中与实录相关的问题进行整体把握。 首先,王应麟良好的家学师承为《玉海》的编写打下了坚实基础,其长期的馆阁秘府经历为《玉海》丰富的史料来源提供了必要条件。 其次,通过分析《玉海·艺文》对实录的著录方式,了解王应麟对实录类史料的整体认识。在总体把握《玉海·艺文》实录类的基础上,对其小序的性质、价值和作用进行分析,对王氏实录编题的相关问题加以探讨,指出其较高的学术地位和价值。 再次,《玉海》中共征引了唐宋实录300余条,本论文将其逐条辑出,在唐宋实录仅存《唐顺宗实录》残卷和《宋太宗实录》残本的情况下,这些实录史料价值较为重要。 最后...
陆九渊书信编年研究
作者:李星系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书信  研究 
描述:的书信交往。通过本文的研究,学者将对陆九渊以书信为纽带的交往情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本文的第四部分为陆九渊书信的内容分析。本文以陆九渊想为参照,分别分析了陆九渊与家人、弟子及朋友的书信中所包含的思想片段
佛禅与王安石诗歌研究
作者:宫波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佛禅  诗歌  研究 
描述:思想,以及对诗歌与佛禅两种意境的互济互融。体现出其高超的创作形式和技巧,使他的诗歌具有独特魅力。其诗歌风格引领了宋代诗歌风貌。因此从佛禅的角度切入,来研究王安石诗歌创作是十分必要的。全文共分为六
王应麟文集研究
作者:张骁飞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应麟  文集  研究 
描述:虽今存仅十首,然包含诗体五种,且其中亦有佳作。 第六章研究《词学指南》,对《词学指南》的成书、与《玉海》的关系、对宋代博学宏词科的反映、《词学指南》中的文体学理论进行分析。第一节主要讨论《词学指南
《王安石哲学研究
作者:薜亚霏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古代哲学  现代人对古代哲学的研究 
描述:北宋建国,红百年酝酿,到神宗时代,哲学思想达到较高的水平。前后出现“琉氛孤戈春朔、蜀”等不同学派。“新学”作为熙宁变法的指导忍想,“独行于世者六十年”(晃公武:‘郡斋读书志》卷1上)王安石新学哲字忠
华焯《持庵诗》研究
作者:肖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华焯  持庵诗  同光体  研究 
描述:,号持庵,江西崇仁人,著有诗集《持庵诗》,收录平生诗作600首,内容丰富,体式多样。华焯诗取径杜、韩,宗法孟东野、黄山谷,近学陈散原,而论诗则主张顺应自然造化,师心自用,适性而发,博观广取。然华焯的晚期闲居故里,加之未能随时代一道前进,未在民国政权中任职,成为清朝一遗老,因此他的生平轶事不为人所知,且他的保守思想导致他的部分诗作显得较为隐晦,所以也一直未能广泛流传。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华焯所处时代、文化背景及其生平经历等内容;第二部分主要探析华焯《持庵诗》内容及其情感变化;第三部分主要针对华焯《持庵诗》诗学渊源进行考述;第四部分试图对华焯《持庵诗》所展现的艺术风格和表达的思想内容进行系统的考证和评述。笔者希冀通过此文引起人们对华焯其人其诗的重视,确立其在江西诗坛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