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92)
报纸(290)
图书(37)
会议论文(2)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75)
红色文化 (137)
地方文献 (94)
地方风物 (5)
宗教集要 (5)
才乡教育 (5)
非遗保护 (2)
按年份分组
2014(171)
2013(33)
2011(35)
2009(33)
2000(9)
1999(19)
1995(15)
1987(7)
1983(10)
1979(3)
按来源分组
人民音乐出版社(10)
党史文苑(9)
太原日报(2)
中华文史论丛(2)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
柳州师专学报(1)
桂海春秋(1)
廉政瞭望(1)
中共党史出版社(1)
体育报(1)
崑劇《牡丹亭》之舞台術研究──以1980年以後演出為主要
作者:陳怡如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崑劇  牡丹亭  舞台  表演 
描述:現劇情氛圍2. 傳統的穿戴規範開始有鬆動的情況,增加造型設計的可能性3. 依版本需求設計專屬舞台術道具的例子增加此外,從《牡丹亭》的情形可以反映出,即使是有很長的演出歷史與深厚的傳經驗,傳統劇目
於便民」:北宋熙宁至元佑时期的民情与朝议攻防(1069
作者:童永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熙宁变法  民本思想  民情 
描述:份,並指出即便雙方有開源、節流的差異,但都有意將國用與民生等而觀之,並試圖達到益國便民。雙方都認為對方的理論有缺陷,王安石面對嚴厲攻擊,則一方面指出政策服膺義理,並且真正重視百姓。第二章討論具體的民情,說明官僚如何引介百姓不利於新法的事證,藉此攻擊政府;另一方面,王安石與其同僚則想方設法自圓其說,擺脫不利事證的指控。兩派的攻防不僅表現在文字上,也表現在資訊管道的爭奪上。第三章則講述官僚如何在無可辯護之際,嘗試超越民情,訴諸法令的本意,從而切斷了政策與民情的關係。第四章則是事實競逐的尾聲,隨著神宗去世、新政罷廢之際,似乎象徵反對派官僚眼中民情的勝利。元祐的官僚意圖重建政策與民情的關係,聲言「更化」立基於百姓的意願,然而與此同時,他們對於相斥的事實,也自有超越的辦法,這使元祐的官僚在下一波政治動盪中蒙受「害民」的指責,而這正好是他們過去善用的指控。
在結論中,我將簡單總結前四章的觀點,並且重新檢討民情在政府決策辯論中的效果。民情並非毫無作用,官僚積極運用民情從事政爭,說明民情的關鍵地位;然而官僚在推崇民情之際,也為超越民情留下了退路。訴諸官僚的智慧以及法令的大意,使他們可以無視不利政策的民情,這構成民情作用的限制。另一方面,官僚自由詮釋民情,也僅能自我說服。民情本屬客觀可驗證的標準,至此卻成為主觀的論辯材料,北宋官僚的「意氣之爭」並不僅是他們不懂得就事論事,剛好相反,他們的爭論,正好來自「事實」。傳統中國「民本」思想與現實政治在十一世紀彼此激盪,從而透露了官民互動的複雜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