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陆哲学比较研究
-
作者:彭永捷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朱陆之辩 道德 伦理
-
描述: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绪论 宋明理学的一条主线 朱熹和陆象山都是南宋时代的大儒,他们分别是理学中道学与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而道学和心学又成为宋代理学以及整个元、明、清哲学中最主要和最有影响的哲学学
-
比较朱熹与陆九渊读书法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
作者:陈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读书法 语文教育
-
描述:辩论批判、循序渐进、熟读精思、笃实践履的学习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两位教育家的观点有异也有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显示了两者观点的可借鉴处与局限性。本文旨在讨论朱熹与陆九渊的读书法对于当今中学
-
朱熹礼学思想研究
-
作者:殷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朱熹 礼学思想 周礼 仪礼 礼记 祭祀
-
描述:特征和个性。朱熹的礼学思想以《仪礼》为本经,考证注重义理,强调因时制宜地践履。这些特点均是在朱熹与各学派的论争、激辩、批评、吸收中表现出来的,又鲜明地体现在朱熹的礼学实践中。朱熹的礼学思想充分展现
-
论儒家目的论伦理学的定位--以朱熹和陆九渊为例
-
作者:高煜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德行伦理学 宋明理学 道德实践 目的论伦理学 朱熹 陆九渊
-
描述:目的論倫理學的主要代表--德行倫理學--進行分析,由此指出目的論倫理學特殊的三重架構,以及道德知識的內容。並進一步以此理解與說明朱熹與陸九淵的理論內容,若能達到融貫一致的理解,應該可以說明儒家理論
-
孟子心性论对宋代心性之学的影响:以朱熹和陆九渊为例
-
作者:段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孟子心性论 宋代儒学 心性之学
-
描述:的继承和发展入手,来审视孟子心性论在宋代的地位以及影响。 孟子心性论对朱熹和陆九渊的共同影响,主要表现在知觉之心、修养学说以“心”为落脚点、性善以及性来自于天。孟子心性论对朱熹和陆九渊的不同影响
-
试析朱熹陆九渊工夫论及其异同
-
作者:赵申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朱熹工夫论 陆九渊工夫论 工夫运行 仁 诚 心和理
-
描述:有关。为学工夫即所谓《大学》的“八条目”,而克己则是朱熹最为推崇的刚健工夫。三大工夫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铺就了一条由学者到贤人最终成为圣人的修习路线,是由外而内再向外化育的。朱熹缜密的哲学体系
-
王安石政治哲学探析
-
作者:崔珠坤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政治哲学 政治哲学 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 价值意蕴 价值意蕴
-
描述:行分贯通。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宋代前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对王安石的生平和学术做了相关论述。本文的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王安石政治哲学的基础。王安石政治哲学的基础是其人性论和本体论。王安石
-
王安石政治哲学研究
-
作者:毕明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三代”理想 成性 法度
-
描述:、朱熹所强调的帝王“初心”之辨、“心术”之辨、诚伪之辨。在帝王“心术”之辨方面,王安石王霸之辨与程朱王霸之辨基本相同。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王安石王霸之辨中找不到孟子“以力”与“以德”之辨的任何痕迹
-
陆九渊政治哲学研究
-
作者:赵荣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陆九渊政治哲学研究
-
陆九渊哲学的解释学意义
-
作者:刘雪影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解释学 六经注我 方法论解释学 本体论解释学 本心 理解 实践
-
描述:实践伦理学的特征。 1、陆九渊哲学包含本体论和认识论,但贯穿始终的是其伦理哲学,其所有本体论和认识论只有放置于伦理视角中才是可以理解的。 2、陆九渊的伦理哲学不仅包含人与人之间的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