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062)
期刊文章(872)
学位论文(35)
图书(21)
会议论文(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946)
地方文献 (26)
红色文化 (11)
宗教集要 (7)
才乡教育 (3)
地方风物 (2)
非遗保护 (1)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2(191)
2011(247)
2007(51)
2004(51)
1986(14)
1935(9)
1933(5)
1931(10)
1930(14)
1929(11)
按来源分组
司法公报(28)
梁园(4)
河北省政府公报(2)
福建省政府公报(2)
山东人大工作(1)
四川政协报(1)
财政日刊(1)
中国科技纵横(1)
青年与社会(中)(1)
炎黄纵横(1)
罗玘与茶陵
作者:闫建利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玘  茶陵  交游  思想  文学观念  文学创作 
描述:其诗在师法李东阳的同时,又另辟了一种甚似韩愈的奇崛风格,为茶陵诗注入了新的活力;其文多发新论,视角独特,代表了茶陵散文的别样风貌。本文通过对罗玘家世生平、经历、交游、著述等基本问题进行考察
象山心学与文学研究
作者:陈忻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象山  陆九渊  甬上四先生  槐堂弟子  本心  文学 
描述:,则是极少涉及的。无疑,这就为后学者留下了一块尚待开垦的土地。然而,要彻底地考察象山学派的文学思想及其作品的意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该所有的文学思想都是与其心学思想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这样说
中国古典戏曲文采、本色质疑及辨析:以汤显祖、沈璟为中心
作者:姜帅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采  文采  本色  本色  本体论  本体论  文采  文采  本色  本色  汤沈分歧  汤沈分歧 
描述:,由于戏曲理论批评家对戏曲本体论认识上的差异,从而导致了他们对“本色”不尽相同的认识,也导致了“本色”一词的多义性。 文采和本色是在这两个词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在中国古代戏曲理论批评中
昆曲“叶唱口”的历史传承及传谱唱腔特点研究:以《牡丹亭·
作者:祝薇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昆曲  “叶唱口”  纳书楹曲谱  传承特征 
描述:文的研究试图通过对叶堂一派七代传人和四代传谱的传承关系进行梳理,进而探寻叶堂一派传人、传谱的特征以及“叶唱口”的唱腔特点。本文共分三章展开论述。第一章首先对叶堂一派的七代传人(叶堂、钮匪石、金德辉
澄哲学思想研究
作者:杨璐璐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理学  心学  宗朱兼陆 
描述:熹的理学为基础的,在此基础上融合了陆九渊的心学。在介绍澄理学思想的时候,从“理气论”、“太极说”和“性情论”三方面入手。朱熹学说对澄影响很深,他的哲学思想的基础来自朱学。其实不仅仅是朱熹学说影
炳剧作研究
作者:张雅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粲花斋五种》  轻喜剧 
描述:的深入交流;在汤显祖的剧作中“情”与“理”相对抗,二者不相容,而炳剧作所宣扬的情少有对抗性,情感实现的过程淡化了与理的冲突。在词采上炳亦追步汤显祖,注重文辞的典丽华美,但同时又吸收吴江曲家朴素本色并恪守
与弼哲学思想研究
作者:廖增辉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与弼  理学  修养  道德 
描述:于体悟“圣人之道”。与弼常叹笺注之烦,无益有害,故不轻著述。他的文集多以语录形式刊行于世,《康斋集》涵盖了其理学思想的全貌。与弼主张“寻向上工夫”,提倡静中体验。他开创的崇仁学派,成为南方理学
炳与他的戏曲
作者:武文玉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  古典戏曲 
描述:炳与他的戏曲
炳和他的剧作
作者:罗斯宁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为一六四六年是错误的,陆桴亭、吴梅等人将《绿牡丹》定为攻击复社文人之作也是不正确的。炳的戏剧创作为《粲花五种》,从思想倾向到创作方法都深受汤显祖的影响。他是晚明剧坛上最自觉师承汤氏的剧作家
炳的喜剧艺术
作者:傅瑶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古代戏剧  古代戏剧      明代艺术  明代艺术 
描述:炳的喜剧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