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15)
图书(58)
报纸(43)
学位论文(12)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88)
地方文献 (20)
地方风物 (8)
才乡教育 (6)
宗教集要 (6)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4(65)
2013(21)
2012(24)
2010(14)
2009(15)
2007(16)
1994(11)
1984(6)
1980(4)
1979(3)
按来源分组
其它(59)
中华书局(5)
巴蜀书社(3)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2)
湖北人民出版社(1)
百花文艺出版社(1)
山西古籍出版社(1)
文学教育(1)
收藏.拍卖(1)
福建艺术(1)
周礼的文质论
作者:梅珍生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文质  礼的形式  礼的本质  人的本质 
描述:礼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观念.它脱胎于原始宗教禁忌,又是对宗教禁忌的包容性超越.它既包涵了"敬鬼神"的神灵崇拜内容,又有着规范人类群体、个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交往的原则的人文内涵.春秋战国时期,既是礼崩乐坏的时代,也是礼乐文明的奥旨得以充分阐扬的时代.当时杰出的
论《牡丹亭》在明的传播与接受
作者:李萍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传播  接受 
描述:品的传播接受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情境中进行。适宜的历史情境有利于作品的传播与接受。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王学左派的兴起为《牡丹亭》的传播接受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而颇为盛行的娱乐风气及戏曲地位
从汤显祖管窥明思潮:以《牡丹亭》为起点
作者:唐卫萍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创作经历  明政治  戏剧创作  《牡丹亭》  戏曲理论 
描述:”,尤其是《牡丹亭》,不仅在戏曲界、在民间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本文的论述逻辑是:从其代表作《牡丹亭》出发,推衍到其戏曲理论,再推及其作文观念,最后把其放回明社会中进行考量。相应的章节分配为: 第一章绪论
祁诗歌研究
作者:赵敏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歌  编年  西昆  李商隐  晏殊  杜甫  江西诗派 
描述:祁诗歌研究
《玉茗堂四梦》与明戏曲文学观念
作者:程芸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玉茗堂四梦  戏曲  明戏曲  汤显祖 
描述:本论文围绕明代杰出文学家汤显祖的思想、创作以及明戏曲研究中有所争议的若干问题,阐发一己之见。 第一章:以汤显祖晚年“大道”与“文词”未能两全的人生遗憾为切入点,试图展示汤氏主观世界的诸多复杂与矛盾
《孝经》学论考
作者:罗圣堡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孝经》  谶纬  注疏  司马光  朱熹  陆九渊 
描述:孝經》學史的研究,本文探討由漢至《孝經》學史的發展。漢初因其政治與制度上的理由,《孝經》恢復先秦顯學的地位,影響往後的禮制與政治;佐以讖緯的興起,《孝經》與《孝經》讖緯的衍生說法,更是深植於民間風
论熙宁变法和辽划界
作者:郭洪敏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熙宁变法  辽划界  王安石 
描述:被后世王朝所接受,被正史所认可。直到近代,才有人为王安石变法平反,如:清人蔡上翔,近代的梁启超等,都从感性的角度为王安石作了一番争辩。但是他们都没有注意到“辽划界”与“熙宁变法”的关系;在划界
孟学研究
作者:周淑萍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孟子  孟学  王安石  张载  朱熹 
描述:考察两时期的孟学的演进过程,剖析两学人对孟子思想的诠释,研究两孟学对中国思想发展的影响,力求对中国思想学术的发展和研究以及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在两
神宗与熙丰变法
作者:崔英超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宗  王安石  熙丰变法  主宰作用  变法派  反变法派 
描述:视野、多角度,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神宗与熙丰变法的联系,从而充分肯定了他在变法中的主宰作用。 本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论述了北宋时期的社会危机和变法思潮的兴起。第二部分,分两个阶段论述
曾巩散文在两的接受研究
作者:孟丽霞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曾巩    接受  影响  元明清 
描述:当今”的重要变化,曾巩的研究一度冷落,到了新世纪有了新的变化,但是,这些研究还多是很集中,对于曾巩缺少全面的认识。这也是我们现在要注意的问题。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一、曾巩研究综述,主要介绍了曾巩在二十世纪以来被研究的现状做出了一个梳理,让大家看到曾巩研究存在的薄弱点以及本文研究方向的确立。 二、主要集中在曾巩的一生的介绍上,从曾巩的家世可以看出曾巩的思想、文学方向,曾巩一生可谓偃蹇,但其精神却是值得称赞的,屡战屡败再战的精神也是值得学习的。 三、本章主要从北宋开始到南宋朱熹之前,宋代人对曾巩散文的接受情况做一论述,在这里主要集中在王安石、欧阳修和吕祖谦等人对曾巩的认识上。王安石、欧阳修和吕祖谦都是对曾巩有着重要影响和关系的人。从这几个人着手来研究曾巩具有代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