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九渊“易简工夫”思想研究
-
作者:芦莎莎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易简工夫 支离 合一 分二 剥落
-
描述:理学,分庭抗礼,学术辩论之激烈,为春秋战国时代以后所仅见。在这两方面陆九渊的表现均极为突出,对此后的中国哲学有深远的影响。 陆九渊生活在南宋时期,南宋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学术繁荣时期,学术繁荣的标志是学派林立,人才辈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宋代的这种百家争鸣局面,是此前的汉唐所不能比拟的,之后的明代也不能望其项背的,只有先秦才可与其相比。其中,朱熹的“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是儒家的两大派别,两家学派的争鸣贯穿着整个宋明时期的思想界。在南宋初期,朱熹宣扬“理”是万事万物的根本,主张多多读书,“泛观博览”,以为必须如此才能达到对“天理”的认识。他的理论比较曲折复杂,方法比较繁琐。陆九渊嫌朱熹的学说太复杂太繁琐,于是提出了一个简单而干脆的办法。他认为,“心即理”,因此不必多向外求,只要“保吾心之良”,也就达到了最高的道德原则——“理”,于是就成就了他的“易简工夫”思想。 1175年的“鹅湖之会”使陆九渊和朱熹的辩论达到顶峰,在此他也写出了“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的诗句,一方面称赞了自己,一方面讥讽了朱熹。此后朱陆异同的争辩,历经了元、明、清数代,成为了中国学术史,哲学史上“数百年未了底大公案”,可以看到其影响之久远。其实,作为两位儒学大家他们的思想各有千秋,他们的辩论也难分胜负。后来的黄宗羲总结说:“二先生同植纲常,同扶名教,同宗孔孟,即使意见终不和,亦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原无有背于圣人。”所以朱陆两派思想的相对相补推动着宋明理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也是研究“易简工夫”思想的意义所在。
-
王安石道学思想研究
-
作者:李欣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道 儒道兼综
-
描述:形成了他独特的儒道兼综的天道观、运动观、历史观、人道观等哲学理论。同时重视从儒家经典中寻求治国平天下所需要的理论依据,并以此来指导、改造现实政治,实现社会制度的变革,在现实中建立起儒家理想的社会政治秩序。
-
王安石<<老子注>>研究
-
作者:李兰芳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 有与无 有为 无为
-
描述:王安石<<老子注>>研究
-
临济、曹洞二宗禅学比较研究
-
作者:殷玉楼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临济宗 曹洞宗 禅 道
-
描述:禅学思想又不尽相同,禅法差异较大,禅风也形成鲜明对照。 本文以比较的方法研究了两家的禅学,分析两家立宗法门与弘法施设,以期品味其迥异之趣。概括而言,临济宗要求学人必须首先建立“真正见解”,进而强调“自信”,不向外求,随缘任运。临济宗一般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或言句,剿绝学人情识,单刀直入,使学人幡然省悟,此为临济特色。曹洞宗的偏正回互的“五位法门”以其行功绵密,循序渐进,使学人功勋逐步圆满,此为曹洞特色。临济与曹洞在发挥南宗禅时,都力求超越祖师,在禅学理论上都汲取了教内与教外的思想,但各有侧重:临济宗以援引道家思想为主,曹洞宗以援华严宗思想为主。无论是临济宗严父般的凌厉,还是曹洞宗慈母似的平和,在思维上都是求异的,都强调学人自身的觉悟,用棒喝或机锋中断学人思维,形成思维跳跃,引起返照,进而顿悟。...
-
王安石的哲学思想与《三经新义》
-
作者:胡金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道 道 人性论 人性论 《三经新义》 《三经新义》 《字说》 《字说》
-
描述:本身就是一个内圣外王并重的体系:既将德性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注重对功利主义的追求,这是王安石哲学思想体系的一个本质特点。王安石的哲学思想是以“道”为本体的思想体系,王安石提出了“法其意
-
王雱《老子注》研究
-
作者:唐大华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雱 老子 道 复性 无为
-
描述:共同作用而诞生的思想硕果,由道论(世界观)、复性论(人生观)、无为论(政治观)三大理论要素构成。道有体有用。道在体上为本原和本体。王雱创造性地提出了二级本体论,通过对“道之定体”与“道之中体”在存在级
-
陆九渊心学思想探微:以朱陆交往为线索
-
作者:丁国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朱熹 交往 本心 道
-
描述:——恒、损、益、困——井、巽,在本心从呈现到扩充再到成己成物的过程中,君子以达身修之效,进而建平治天下之功。 南康之会,象山以“辨志”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以明自身学术为儒门正宗,同时辨明求道
-
如净与道元的禅法比较
-
作者:经冢圣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如净 道元 禅法 曹洞宗 入净禅师语录 正法眼藏
-
描述:着从语言分别的脱落。既然如此,就不应再在语言问题方面进行不必要的争论,这并非佛教真正的目的,等于落入迷惑世界。他们指责当时属于多数派的临济宗以及学者的三教合一过于肤浅,求道佛教的纯粹性,可以说已获得佛
-
从互文性理论谈《牡丹亭》中互文符号的翻译
-
作者:林雪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互文性 互文性 翻译研究 翻译研究 互文符号 互文符号 文本 文本
-
描述:的关系以及阐释文本的内涵。 英国学者哈蒂姆与梅森将互文性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为翻译研 究提供了新方法,打开新视野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本论文为探索性研究,借助于互文性理论中对符号这一术语的 界定并以此
-
王安石记体文研究
-
作者:姚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记体文 创作分期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传承 价值
-
描述:法,从总体上把握王安石记体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记体文对前人记体文的开拓创新之表现,明确其在记体文发展史上的地位。